七月的信箱:我很喜欢回信,今天来给海泩的第二个问题写回信。
海泩:第二个问题,对于孩子的特长启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有点大呀,可以算好多个。我家皮皮跟伊伊一个岁数,我前两天看到另一个群里妈妈已经在为三岁的娃张罗小提琴大提琴课了,于是注意到这个问题,七月有什么想法吗?多聊聊看。

亲爱的海泩:
早上好!
原来你在大洋彼岸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每位家长都会遇到,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深究起来,着实很复杂。
我自己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个是启蒙的目的,第二个是现实条件。
第一,聊聊目的
我想比较普遍的是两种情况,一是功用角度的考量,二是从孩子的人格养成以及丰富孩子生活方面的考量。
首先,谈功用角度。
怀有这个愿望的家长,一定都对孩子该项特长的发展方向与可达到的水平有一个期待。期待也有高有低。
期待高的,可能希望这项特长甚至发展成为孩子日后在社会立足的本领,俗话叫”靠这个吃饭“。
我想,过去的年代送孩子学艺大多是这种考虑,所以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家长小心翼翼的带着孩子来到某位老先生的家门前,紧张的看着先生从头到脚的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一会儿摸摸额头、一会儿掐一掐手指、甚至题上几脚看看结不结实,然后告诉你,你的孩子能不能吃上这碗饭。
期待没有那么高的,可能会是想孩子日后在择校中有个优势,加一点分,或者是觉得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会一般,所以先来发展几项特长多几条路,或者,也有少部分家长,就是希望孩子多拿奖以证明优秀来给自己增光添彩。
其次,人格养成与丰富孩子生活的角度。
我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家长,以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深知一些兴趣对成长以及日后生活的幸福多么重要,而错过了童年的启蒙,几乎无法再去弥补。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运动,要达到很高的水准需要天赋、环境、机遇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但如果仅仅是为他们打开一扇大门,让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天空、感受更大的世界,却并不难。
孩子到底可以走出多远我们难以左右,但是否为孩子打开这扇大门,却取决于我们的一念之间,如果没有留意,也许某一扇门就对你的孩子永远闭上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去为孩子打开所有的门,但总可以做到去打开几扇,哪怕是窗也好。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和成长的机会,可能获得的更高的幸福感、满足感,就是我自己想到的给孩子启蒙的意义。
一个发自心底喜欢的爱好,将是孩子一生最可靠的伙伴。

第二,谈现实条件
无论怀有怎样的愿望和期待,都离不开现实条件,这是孩子的起点,无法避免,不谈公平与否,只从实际出发。
有的孩子出身音乐世家,有的孩子从小就在艺术的氛围里受熏陶,有的爸爸热爱运动,有的妈妈兼具优雅与才华,而我们更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但远远谈不上取得过什么成就。
所以,在这一点上,同样的领域里,可能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出发,有的孩子就已经跑过了半程。
但我认为怀着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就好,在自己的角度,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轻松自由的成长;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对自己的妄自菲薄而去否定孩子的未来,不能因为自己不会唱歌就认为孩子五音不全,因为自己运动禀赋不够就认为孩子也只能落在人后。
只要孩子真心喜欢,就真心的去支持,不要以自己的是非成败给孩子贴上标签,这是我自己的经历所感悟到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观点,最后再谈谈目前的打算。

第三,谈谈眼前
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我觉得从孩子的未来发展和人格培养角度考虑,运动、探索的兴趣、阅读、音乐,对艺术的感知,都不可或缺。
总之,身体的感官,每一处都很重要,全面发展,才平衡而和谐。
运动方面
我的宝宝来说,走路开始的晚,现在出门又不爱走路总让我抱着,运动方面可能相比发展慢一些,所以确实需要多费一些心思。
1岁左右时候带她游泳她总哭后来就没有坚持,我打算近期先从这个开始,因为孩子都喜欢玩水。
附近森林公园里每天都很多人在跑步,每次她看见自己也会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我想可以多带她去看看。
等她再大一点,我看森林公园里还有个小朋友的户外活动项目和网球馆,也可以考虑,主要是离家近、环境好,希望孩子多点户外运动。
音乐方面
宝宝1岁多一点的时候我给她报了早教班,那里的艺术课我觉得不怎么样,所以基本不约那个课;娱乐课因为伊伊开始时候不怎么配合,所以去的也少;伊伊对音乐很喜欢,所以基本都是去上音乐课了。
女孩子可能都对这方面更感兴趣,但是具体学哪种乐器或者什么舞蹈,钢琴还是小提琴,美声还是民族、中国舞还是芭蕾,确实我几乎没考虑过。
可能等她到幼儿园以后吧,多出去接触各方面活动了以后看她自己的兴趣,再看看到时候的机缘。
可以很简单,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也可能很复杂,比如如果考虑择校加分或者以后进乐队的机会大不大,竞争多不多,那就很复杂了。
我个人不喜欢这么复杂,更喜欢随缘。
绘画方面
我之前很钟意一家美术班,是宝宝一岁时候逛商场发现的,里面的教室布置特别好看,而且从2岁开始就有微米班,当时我就特别想等着给孩子报名。
现在可以报名了,但我还在考虑。
一是因为这个班有点贵,2万多一年,每周一次课,还都是晚上6点到7点的时间段,算下来一节课近500,还要多折腾一趟去商场。
二是宝宝现在就在上早托班,每天都有音乐、艺术、运动方面的活动安排,可能每周再多那一次意义不大;最近考察的幼儿园,两岁半就可以入托,里面也有比较好的艺术氛围。
三是想去那里是觉得环境好,不过想一想,手工自己也可以定期在家做一做布置房间,就是需要多花费一点时间和心思,但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宝宝参与进来。而且还是在家里的时间多啊,这样想,真是很值得而有必要,而且还不用花很多钱。
再说,还有那么多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可以去逛,确实暂时没什么必要花钱在这些地方。

写到现在,我发现给孩子的所谓启蒙,其实就是生活、兴趣,和给孩子的环境,要靠父母自己,而且用用心我们都可以做到。
等到真正需要花很多钱去学习的时候,应该并不叫做启蒙了,是另一个阶段。
所以,启蒙是父母的责任,唱唱歌、跑跑步、跳跳操、去户外多走一走、做一做手工……这些都是启蒙。
我自己的想法是至少6岁之前都尽可能的多去接触了解,但不给孩子选定某个确定的方向和唯一,先丰富起来就好。
先帮孩子打开一些大门的一个缝隙也好,让孩子有机会向里面看一看,至于后来有没有推开、到底又走了多远,那就以后再说。

回信到这里,感谢海泩让我又好好的思考了这个问题。
七月
2021年9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