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骨铭心就不会得到成长,不经历痛苦磨难就不会悟到生活的艰辛,每个人的刻骨铭心都是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其他人无法感受的,只能默默记在心里,可能很多年以后,有的铭心刻骨依然把心刺痛,而有的则变得不值一提。
当初挨父亲揍的男孩长大了,也成了为人父亲。他现在想想父亲当初的环境,父亲对他的粗暴,现在一点也恨不起来了,反而很多是对父亲的同情。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能站在父亲的立场,为什么不能为父亲解忧排难呢?哪怕是一句关心话也好啊,可是他没有,只是一度地记恨。
那时候自己也不大啊?刚刚十四五岁,哪能分清谁是谁非啊?如果不是弟弟妹妹饿的嗷嗷哭叫,父亲也不会去地里偷几穗玉米去啊?大队也不会拿父亲当典型啊?不拿父亲当典型还会拿谁呢?毕竟当初必须得找个人出来啊。
虽然斗了父亲,后来村支书还暗暗给他家送了几斤粮食。村支书说:“批和给粮食是两码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饿死吧?”
男孩长大了,知道了那个时候谁都是迫不得已,谁也都是正在成长的路上。有些事孩子在成长,大人也在也需要陪伴这孩子成长。
社会没忘记他,国家没丢弃他。学校免了他的学杂费,他小学还是上到了头。小学毕业后就去务农了,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他要让弟弟妹妹去上学。尽管日子很艰苦,生活还是维持着……
生活啊!往往也给人开玩笑,人活一生,风雨雷电和寒霜雨雪,有时候在同一个时辰向你的头上倾倒下来。
正当弟弟妹妹开始上学的时候,母亲得了个疾病,突然去世了。后来只有他二弟上了个小学毕业,其他小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就没有上学。
改革开放以后,他去了外地打工,这一去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由于他的魄力和胆量,还有他小时候的经历,上学时社会和老师对他的帮助和关怀,他知道某些事也是迫不得已,他不怪任何人,也不抱怨社会。他反而对每个人有一种感恩的心,在那个时候有人给他家送个窝窝头,一碗稀饭,他也感恩在心。
他打工后,他的魄力和诚恳被一个老板看上了,慢慢地交给他一切事情来做。他打理的井井有条,给老板还揽了几个活。
现在他也是一个工程的老板了,他两个弟弟都跟着他干呢,他的媳妇是他姥姥依村的,离我们村有30公里,他们在那里安了家。
没有了他父亲以后就很少回家了,不过俺村人去了,谁有困难了,他还是很热情帮助的。
前些日子我们的工程活,清理垃圾也是找的他帮的忙,都知道现在垃圾不能随便放的。他在那里也是有一定名声的!
人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学会感恩,社会永远都不会忘记懂得感恩的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