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仓央嘉措情歌

作者: 陶佳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07:59 被阅读0次

    仓央嘉措情诗探究

    文/陶佳云

    摘要:仓央嘉措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民歌诗人,也是西藏历史的著名人物之一。论文首先通过对仓央嘉措的个人背景及人生阅历的考察,探究诗人在作品中时时体现出的无奈之情以及对爱情、自由的大胆追求;其次,论文立足仓央嘉措情诗文本,对其诗歌的意象进行探究;然后,论文通过论述西藏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及作品的艺术特色,深入剖析仓央嘉措情诗的特征;最后,论文阐述仓央嘉措情诗的价值。

    关键词:仓央嘉措;藏传佛教;特色;影响

    引言

    仓央嘉措流传至今是因为他的情诗,不是他的身份。通过读他的情诗,我们了解到他短暂却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一生,看到300年前旧西藏的自然风貌、环境和社会百态,感受到他内心的真情实意以及他敢于突破桎梏的创新思想,抗争强权的不屈不挠,使人受益匪浅。

    一、仓央嘉措情诗的创作背景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在布达拉宫与世长辞,其亲信弟子桑结嘉措秘不发丧,封锁消息,对外宣称五世达赖闭关修炼。他一边秘密寻找转世灵童,一边秘密修建五世达赖灵塔,并执掌政权长达15年之久。15岁的仓央嘉措在布宫举行坐床典礼,20岁时,他拒受比丘戒,自那后时常在拉萨街头游荡。政局矛盾日趋尖锐,第巴与拉藏汗爆发战争,第巴兵败被杀。拉藏汗掌权,对仓央嘉措多次责难,奏称六世达赖不守清规,康熙帝撤废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出生于门隅一个农奴家庭,坐床前一直与民间有联系。他突然从草原到深宫墙垣,从无忧少年骤变人间活佛,成为被供奉在高高法位上的一个被利用的争权夺势的棋子,进退不由自己。生活的转变让他丧失了自由,饱尝宗教禁锢的孤独与痛苦,严苛的纪律和沉重的学习任务,对于他只是枷锁与牢笼。他的一生被命运所困,他不过渴望普通人的生活。仓央嘉措的家庭世代信奉宁玛派的,宁俗称“红教”,该派修行者红衣红帽,可在家修行,可娶妻生子。而六世达赖是格鲁派的领袖,俗称“黄教”,黄衣黄帽,僧人必须受戒。仓央嘉措自15岁就开始学习格鲁派佛教,面对戒律清规,有的只是烦冗枯燥的格鲁派经典。

    仓央嘉措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活佛,他是持明仓央嘉措,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承载着视信仰为生命的藏族人民的信仰;作为诗人,他是浪子宕桑汪波,是世上最美的情郎,流浪于拉萨街头。仓央嘉措本可和其他普通藏区孩童一般在父母身边做无忧少年,过清贫简单的生活,而他的命运一夕间天壤地别。他成为活佛,成为桑结嘉措的掌权工具。自由和爱情对于他只是一种奢侈,这金碧辉煌的布宫贮满了他的忧伤,只有情诗才能抚慰他的灵魂。

    “活佛”与“浪子”合一,成就了诗人的情怀。仓央嘉措在情感上背弃了宗教的禁欲主义,将黄教的森严抛之脑后,作为藏传佛教最高领袖的他,不但不以严苛的教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反而公然向其抗争,给那些政治势力分子强力一击。他摒弃了世俗的眼光,敢于直面人生,勇于面对全世界的压力,捍卫自由和爱情。

    佛教的精神约束使仓央嘉措满怀惆怅,内心煎熬,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深入他的内心。一面是青灯黄卷,经声佛火,一面是放浪形骸,红尘滚滚。僧与俗,佛与法,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矛盾与纠结将其苦苦缠绕,他的灵魂承受了多少煎熬。在其诗歌作品中,诗人总是能直言不讳的道出静修时心中的真实感受,在爱情面前,至高无上的佛法显得渺小。矛盾撕扯、欲望交战,显示出他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自由的反抗精神。

    二、仓央嘉措情诗中的意象

    仓央嘉措的情诗缠绵悱恻,也带着禅学意境,给被严寒笼罩的雪域高原带来了温暖人心的阳光。这些藏文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使仓央嘉措的情诗走进平凡者的心,走向世间。他善于观察各色事物,通过想象与感悟,将此构成了一系列的审美意象。

    仓央嘉措的情诗里比较常见的动物意象有杜鹃鸟、鸳鸯、黄犬、野马等。西藏有欢迎杜鹃的习俗,每到四、五月份,藏民燃起桑烟,摆上供品,杜鹃发出清脆的叫声,这是带给西藏的福音,也是春天来临的信号。参加杜鹃仪式的人有的能见其身影,有的能听其声音,有的什么也碰不到,全凭缘分。故乡飞来的杜鹃鸟带来了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在这春意盎然的时刻,仓央嘉措跟心爱的人相见,身心愉悦。他对家乡的思念甚浓,对爱人用情至深,虽然身居深宫墙院,他渴望大自然的气息,心已随杜鹃鸟飞远。

    美丽的大草原是仓央嘉措成长的摇篮,他从小便对大自然有种分外敏锐的感受力,他的情诗也常借植物意象的修辞化表达他的情思,如桃花、葵花、柳树等。中国自古就以柳相赠寄托离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情殇。仓央嘉措的“柳树”并无惜别伤感,他用两个“爱”将“柳树”和“小鸟”拟人化,变成了一对相亲相爱,无拘无束的恋人,诗人赞美他们,希望他们坚定不移的捍卫自己的爱情,不要让别人有机可趁。

    仓央嘉措的情诗也善用自然意象写景抒情,烘托环境,起到暗示和象征的作用,他常用的自然意象有浮云、星斗、湖泊、月亮等。月亮在藏族人心中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让人感到柔情似水,变得宁静安详。在仓央嘉措的心里,月亮也是极美的,一轮明月挂起,便浮现出心上人的容颜,恋人就像皎洁的月亮一样,纯洁无暇,让人浮想联翩。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影响深远。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喇嘛,精通佛学,他以情修佛,弘法利生,大爱苍生。他情诗中的佛教意象有经幡、法身、佛塔、业镜等。业是佛教基础用语,指一个人在世是的所作所为及这些所产生的后果。佛教中认为所有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这就是因果轮回。经历了爱的修行的仓央嘉措,早已参透生死,是非分明,以一颗宽容的心慈悲世人。

    “风幡”是藏传佛教中的经幡,也可以叫作风马旗,仓央嘉措情诗中的“风幡”承载着美丽的心愿。竖起祈福的风幡就有美女赴宴,“风幡”是他对凡尘俗世向往的桥梁。

    意象的大量运用,赋予了仓央嘉措情诗真实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活佛,他的特立独行让我领略到真正的教义,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恋爱的憧憬。他那荡气回肠的诗句,真切深沉的情怀,永远在民族的血脉之中。

    三、仓央嘉措情诗的特征

    (一)地域特色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西藏的气候独特且复杂多样。“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都反映出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多端。“上消下冻的土地”说明了西藏地处高原,气候严寒,体现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整个西藏都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藏民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息息相关。尽管仓央嘉措短暂的一生都在与格鲁派斗争,但其情诗有关藏传佛教的描写也有很多。

    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能帮助藏民抵御恶劣气候,也能为他们的生活添姿加彩。 在西藏,逢年过节如果有客到来,必须敬酒,感情就像酒一样浓厚悠长。藏族人能歌善舞,时常以酒助兴,通宵达旦,真的是热情奔放。格鲁派禁止喝酒,但仓央嘉措却充满反叛,酒是他的爱物。他也经常光顾酒家,幽会情人。“一杯就酩酊大醉”,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二)民族特色

    白色和藏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藏族在天寒地冻的雪域高原,晶莹剔透的雪是白净高贵的,融化后还能滋润草原。藏族以畜牧业为主,牛羊和奶汁也是白色的,白色维持着藏民的生计。藏族谚语“即使砍掉头,流出的血也是白色的”,充分体现了藏民们赋予白色的崇高地位。在仓央嘉措的情诗中,白色也是纯洁高贵的象征。“洁白的哈达”正象征着诗人心灵与情感的无暇,心如白纸,任由你来画。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藏族自古就有神山崇拜。整个西藏被雪山和草原环绕。在藏区,山神在民间是藏民主要信仰的神灵,藏民进山拜佛。每逢宗教节日,藏族信众便围山而转,手握佛珠,嘴念佛经,经幡飘飘,佛烟袅袅,祈求庇佑和帮助。“中央的须弥山啊,请你坚定的站立。”仓央嘉措描述“须弥山”坚定的站立,比喻自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信念,就像星辰运转要靠坚定不催的“须弥山”,要有信念,表明诗人对心中的理想坚定不催的追求。

    狗在藏民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尤其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封建社会,以狩猎和游牧经济为主的旧西藏,狗是藏民的得力助手,在草原上,在街道上,在家中,到处都有狗的身影。几千年来,狗与这个民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早已密不可分,对狗的崇拜也是根深蒂固。“守门的老黄狗,心比人还要灵。别说我夜里出去,天明才回。仓央嘉措通过对守门的老黄狗的嘱咐,可以看出狗对于他重要而特别的作用,老黄狗见证了有情人,分享着恋人间的甜蜜。叮嘱狗保密这一生活场景,使他的情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艺术特色

    仓央嘉措的情诗情景交融,运用了明喻、暗喻、拟人、象征、比兴等多种修饰手法,使诗篇具有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达到塑造鲜明艺术形象的目的。“花开季节过了,玉蜂可别惆怅。 相恋缘分尽了,我也并不悲伤。诗人将“玉蜂”比喻成追求爱情的男性,将“花开”比喻成被追求的美女,季节变化表示时间流逝,缘分尽了。全诗既有比又有兴,用玉蜂对花的依恋和年轻人对爱情的依恋两者的相似之处,塑造出恋爱的忧伤和理性的心理,这就是比兴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曾经拥有,何必执念,何必放不下。

    被政治和宗教双重压迫的仓央嘉措,大胆地向黄教势力和封建势力挑战,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写出自己的实际行为和内心的真实感受。七情六欲皆是人之常情。黄教禁忌的男欢女爱,仓央嘉措却总是毫不避讳的写出来,对于戒律清规视之淡然,大胆豪放,语言真切,简明易懂。仓央嘉措情诗中的女子也呈现出不同个性特征,有体态偏偏的“娇女”,有拉萨街头的“商女”,有夺人魂魄的“神女”,也有温香软弱的“姑娘”。仓央嘉措并没有对女子美的具体描绘,而重在突出诗人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形象之美和诗人的无常之感。人间的情意抵不过草木荣枯。

    仓央嘉措极具慧根,洞察社会的同时参悟人性,概括出了很多人生哲理,通俗且深刻,蕴含哲理。他的情诗总能一语道破玄机,解除人们心中的纠结。他总能短短数语,句句经典,让人醍醐灌顶,有顿悟之感。

    四、仓央嘉措情诗的价值

    仓央嘉措作为格鲁派黄教领袖,明知黄教戒律森严,却蔑视它、反抗它,甚至公开挑战,他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用自己惊世骇俗的言行,冲破宗教的戒律清规。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他的情诗处处表达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对扼杀人性的农奴制社会的反抗。“心爱的意卓拉姆,是我猎人捕获的。却被显赫的君主,诺桑王抢去。”诗人用猎人之口控诉了封建贵胄强抢民女的暴行,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反映了阶级矛盾,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

    藏族传统诗歌有道歌体、格言体、年阿体,诗歌是上层僧人或者文人的专属,只属于少数人,写作追求典雅,趋向华丽、繁缛,追求唯美主义文风。而仓央嘉措借鉴民歌朴实无华的风格,将民歌和诗歌结合,开创“谐体诗”。仓央嘉措通过对藏族传统诗歌载体和内容的解放,把诗歌平民化,他的情诗贴近自然,情真意切,朗读起来简短有力、朗朗上口、令人陶醉。他给传统诗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是对藏族诗歌形式的一大突破和贡献。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思想得意完全解放,越来越多的人们敢于追求自由和爱,并且随着网络媒体等的大量推广,仓央嘉措的诗歌也愈加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最经典的要属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汇集60多首,已被翻译20多种文字,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仓央嘉措在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藏族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对藏民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也有其一席之地。仓央嘉措究竟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一位情僧还是佛法真谛的得道高僧?他的诗到底是情诗还是政治抒情诗?这些在其作品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这位活佛表达出了“凡人”的情感,碰触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

    结语

    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的领袖,又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洋溢强烈的生活气息,反映社会百态,极具感染力,他的作品反映出当时藏族社会的矛盾,道出了处在农奴制度下广大被剥削阶级的共同心愿,他的诗歌是为人身自由权力的呐喊。

    参考文献:

    [1]仓央嘉措:《仓央嘉措诗精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2]仓央嘉措著,于道泉等译:《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六世达赖喇嘛、阿旺伦珠达吉,于道泉、庄晶等译:《情天一喇嘛》,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黄颢、吴碧云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庄晶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

    [6]王秀梅编:《诗经》(上下),中华书局2015年版。

    [7]肖文飒主编:《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仓央嘉措情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ta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