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女博士,生了一个非常健康可爱的孩子,大家视为珍宝,对孩子的饮食尤其在意 。
女博士觉得白开水不卫生,于是天天给孩子喝蒸馏水,结果孩子到4、5岁上便死掉了。
为了防止“病从口入”,饮水和食物保持干净卫生,是很必要的。蒸馏水没有细菌和杂物,是最干净的。
但正由于蒸馏水的太干净,使孩子体内产生不了抗体,免疫力低下,对其他疾病没有抵抗力,是孩子夭折的根源。
老人们常说“没干没净,吃了没病”,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人爱干净,这没错,但若过度,就是洁癖,就有病了。
一个老师,即使你课讲得再好,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你专业程度不够,经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怎么也不该评高级教师的。
因此,每年的高级教师评审,都有论文的硬性要求。
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是要求必须国家级论文,或者必须有一本专著,这就有些过分了。
过分的结果就是,或者弄虚作假找人代笔,或者直接花钱买。把教师评职称这项工作,弄得乌烟瘴气,让老师怨声载道,让一些无良文人肥了腰包。
凡事有度,过则生变02
科举考试到了唐代,成了全民关注的大事。开元二十四年的科举考试,朝廷安排李昂出任主考官。
李昂是开元二年的状元,虽熟读经史,但办事古板。考生李权通过李昂岳父的关系,找到李昂,想打通关节。
像这种考试说情的,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从开始有科举考试那一天就有。李昂要么答应,要么不答应,或者就不表态,都没有关系。
可是性子刚直的李昂眼里不揉沙子,召集起考生当众责斥李权。这还不算,又把李权文章中不通的句子,摘抄出来贴在街上。
实际上,李权也是个正直的年轻人。他和李昂的岳父两家关系很好,是其岳父程世安的主动示好,根本不是李权的意思。
于是李权决定报复。他找到李昂,通过李昂曾写过的一首诗中用了“洗耳”的典故,诡辩出他想谋皇篡位的企图,让李昂惶骇万状,一下子软了下来。
此后李权受了惊吓,意气顿挫,凡有人上门来请托,一律答应。彻底从刚正不阿的君子,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小人。
凡事有度,过则生变03
为了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我校制定了《教师百分考核细则》,对教师各方面的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但在具体贯彻过程中,规定既要严格坚持,执行更要圆通灵活。
比如一个平时很敬业的老师,因为身体原因请了一周病假。但回来后通过加班,很完美地把自己不在时的这段工作补上了,你还能再按照制度僵硬执行?
若是这样,寒了这位工作认真老师的心不说,客观上是制度绑架了具体工作,本末倒置了。
还比如一个老师上课迟到了,校长发现后大发雷霆。实际上是这个老师在为学校处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耽误了,老师感觉很委屈,以后也就不再主动管这些“闲事”。
许多事情是该很认真,但若领导事事都看得那么清楚,下属就会觉得惶恐不安。或者热衷于弄虚做假,或者找关系调离,人心都在半空浮着,工作只能一塌糊涂。
晋朝的名臣刘颂说:政府中负责监督稽查的官员,为什么要只注意大案要案,而对于细小的违纪现象不大过问呢?
因为微不足道的过失、缺点,偶然的遗忘、疏忽,这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子女结婚,随份礼,喝点喜酒,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礼仪,本来无可厚非。
对于一些铺张浪费,借机敛财的部门一把手,严格监督理所当然。但若是一般群众,也按违法乱纪来处理,显然有失公允。
凡事有度,过则生变04
从周开始建立的礼,是为了让人们的言行恭敬严谨。但仪式和礼节太多,太繁琐,就会到了让人叫苦不跌的地步。
如领导来检查,必须到边界或大门迎接。无论是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否则让领导没了颜面,工作再好也成了水飘。
县委常委的排名,本来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的统一部署,但是一些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也要向上爬,野心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古代创造出文字来,是让大家明白事理,使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使聪明的人学识变得渊博起来。
可有些有高等文化的人,却把学到的文化知识,来制作毒品,来制造炸弹,作为自己为非作歹的工具。
当儿子的孝敬父母是好事。但是如果只突出他一个人的孝顺,把其他兄弟姐妹都比下去了,那就不是孝顺,成了一种炫耀。
《广陵散》拥有者嵇康,如果在钟会来拜访他时,别那么气质刚强,稍微给对方一些面子,可能就不会有后来向司马昭进谗言,最后身首异处的结局,造成千古遗憾。
凡事有度,过则生变0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许多时候,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变通。
仔细观察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们充分发挥身边人的长处,容忍身边人的缺陷,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业有所成。
你看那黄河之水,纵然百转千回,纵然有十八道弯,纵然携带着亿万吨泥沙,终究能奔腾万里融入大海,孕育万物生灵。
许多事情,你还要搞那么清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