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灭亡的启示

作者: 贾鲁听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09:19 被阅读0次


    1


    春秋末期的晋国,主要是四卿当政,即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个大家族把持晋国国政。四家中以智氏实力最强,如同当今世界的美国,一家独大,智氏锋芒毕露,韩赵魏三家噤若寒蝉,只有唯唯诺诺的份。

    但凡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人,强大的想一直强大下去,富贵的想一直富贵下去,如同秦始皇帝嬴政所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智氏也想一直保持自己的地位和优势,他的办法是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城池,不行的话,就带兵攻打,要么被割地,要么被毁灭。弱肉强食是自然世界的法则,这法则在人类社会也是屡试不爽,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智氏的领导人智襄子就信奉弱肉强食,并把它作为理所当然的法则,但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自然社会,智氏之亡也正亡在对弱肉强食的深信不疑上。


    2


    智襄子智瑶在被确定为智氏家族领导人之前,一个叫智果的家臣曾经向老领导智宣子指出,智瑶这人有五个突出优点,一是身材高大帅气,仪表堂堂,形象很好;二是孔武有力,骑马射箭驾驶兵车样样在行,武艺高强;三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有很多特长,很有魅力;四是能言善辩,提笔能写张嘴能说;五是顽强坚毅,敢作敢为。但是智瑶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不仁。一旦他成立领导人,以自身才能盛气凌人,却又不能实施恩德凝聚人心,那结果必然是毁灭自己的同时也会毁灭智氏一族。说实在话,从智果的评价来看,智瑶很有领导范儿,绝对精明强干一个人。最后,智宣子并没有采纳智果建议。

    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许在春秋乱世的很多国君那里,仁或者不仁相比生存和发展在价值序列上排位不那么靠前,算不得核心价值观。相比于令人目眩敬佩的才艺,仁德真的可以忽视么?人与人之间不讲仁爱,国与国之间不讲道义,能够长远么?


    3


    但凡人总喜欢被肯定被认可,智襄子智商段位比较高,作为普通人你可以“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能够在帝国的体系里获得认证,但智襄子的悲哀在于他是国君,没有人来证明他的优秀,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来给他发个大奖章来证明,他就只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自身优秀的证明了。《资治通鉴》讲述这样一个细节,智襄子和韩康子、魏桓子一起聚会喝酒,智襄子在宴席上开韩康子没有下限的玩笑,并且当众侮辱韩康子的谋臣段规。智果就向智襄子提建议说,既然事情做出来了,那就做好防备,不然很危险。这时候智襄子说了一句很经典(很作死)的话,“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灾难由我发起,我不发起,谁敢发难?真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一副“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架势。但是,人都是有尊严的,自己喜欢被认可被肯定,也要理解别人期望被尊重的需求。

    后世,李斯曾经给秦嬴政出主意,提出用利剑和重金离间六国君臣,能用钱收买的用钱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刺死。相比李斯,智瑶相当不智,一方面拉了仇恨,另一方面还替对方领导把搞好团结的工作做了。


    4


    智襄子继位后,急吼吼的要开疆拓土,努力为智氏积累更多优势。他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形势,自己比其他三个家族更强大,以势压人,强行索取,如若不予,那就有了出兵攻打你的理由。综合实力是国与国博弈的根本,智襄子这一点也不算错,错在他师出无名,没有找到国家道义的制高点。智襄子首先向韩康子要利益,韩康子肉疼,不想给,祖先留下的土地,怎能葬送在我等手上?!大臣段规建议,还是满足智襄子的请求比较好,不然,我们韩氏将首先面对智氏的攻击。满足他了,他尝到了甜头,贪得无厌,会继续向其他大夫索要土地利益,我们一方面可以暂时争取和平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寻找同盟,我们割地是为了免于战火等待时机。

    应该说,韩氏集团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对抗,打不过;不对抗,就得吞下割地丧权辱国的苦果。试想,万一智氏采取远交近攻的方略,好好经营新占领的土地呢?韩氏将如之何?所以,很多事情不可预料,唯有应时而动待时而变了。

    真实的历史是,智襄子智瑶的雄心壮志不允许他停止行动,他接下来真如段规所言向魏桓子索要土地了。魏桓子当然不干,他有个叫任章的下属就提出了建议:主公不如割地给智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敌我形势,首先智襄子无故索地,凭借个人势力仗势欺人,其他几大家族必然恐惧;我们给他土地,智襄子必然骄傲。智襄子因骄傲而轻敌,我们几个受到欺压的国家就存在因恐惧被毁灭而抱团取暖的可能性。一旦有战,哪一方会胜利不是不言自明么?其次,“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上帝要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我们不如割城池给他,让他志得意满,放松警惕,然后加快与其他家族建立联盟,暗暗建立反对智襄子的统一战线,为什么现在单独让魏氏成为智氏的敌人呢?

    魏桓子面临的选择和韩康子一样不多,任章的建议算是比较合理的了,如若抗拒,虽然很英雄,结局却会很悲惨。这里还有一个假设,万一智襄子不再如历史上那样攻打赵氏了呢?也许就没有后来战国的韩赵魏了,那就是智国继承晋国衣钵,成为中原最大的诸侯国,那样战国将是智国、秦国、楚国、齐国、燕国,甚至就是智国、秦国、楚国三国争霸了。


    5


    后来,智襄子又向赵襄子求地,赵氏和晋国渊源深厚,可以说历代为执政大臣,家底厚,人脉广,家族的尊严和利益也不允许割地给智氏,因此,赵襄子坚决不答应。智襄子就率领智氏、韩氏、魏氏联军攻打赵氏。赵襄子招架不住攻势,退守晋阳城。智伯帅三家决水灌城,也许正是智氏惨无人道的战争方式激发起了城中居民视死如归决战到底的精神力量,赵氏所在晋阳城“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智氏施加恩义,恩威并重,同时返还韩魏土地以定其心,待赵氏灭亡,再徐图之,大业或有所成。只可惜,智襄子心无仁义,口无遮拦,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巡视被水淹后的晋阳战场,竟然脱口而出“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这也许之是智襄子面对战场满目狼藉的感叹,也许是心里对战争方式理解下意识的表达,但是韩氏封地有绛水,魏氏封地有汾水,这怎不让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心惊肉跳。

    古语常言,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事情往往快成功的时候最危险,这种危险不仅是毅力坚持,还在于一个旧矛盾快消失时新矛盾将要出现,老子言“慎终若始”,就是要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不忘初心,戒惧谦虚。成功不容易,做事需谨慎,面临成功,功亏一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赵襄子充分利用智氏和韩魏之间的矛盾,以唇亡齿寒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反水,成功化敌为友。最后,赵襄子抓住机会,杀死守堤士兵,决水灌智伯军,这个时候,韩魏各自从侧翼进攻智伯,赵襄子率军主攻,最终大败智襄子。智氏一家全部被杀,土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瑶头被赵襄子做成饮器。


    6


    智襄子身死国灭,其行为本不足惜,但一手好牌打的如此之烂也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一番。有人说,国与国之间讲的是实力,道义都是骗人的幌子。其实不然,道义也是种力量。一国之内,要讲道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一种尊崇信仰,是一种核心信念和价值观导向,战争是国家硬实力,价值观就是国家软实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既是硬实力的竞争也是软实力的竞争,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乱其国,先乱其心。在提升锻炼硬实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不忘提升软实力,注重占领道义制高点,建立有利于自己统一战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氏灭亡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x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