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的爱情,只有短暂几年。之后几十年在打闹中度过,跟仇人一样。
1. 相识不相知。
爸妈都生于40年代。
相亲认识,保守年代,跟同一个人只相一次,所以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一见钟情吧。
爸爸是电工,中专毕业。妈妈是文盲,没有工作。
头几年,很甜蜜,相亲相爱。
2. 努力生儿子。
婚后不久,我大姐出生。后面又生5个,全是女孩。那年代,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生得多。
生这么多的原因,无外乎三点吧。
一是我奶奶重男轻女。
二是在那时的农村,儿子价值远高于女儿,没儿子就没劳力,耕不动地。而且农村人羞辱一个女人,最恶毒的话就是“连个儿子都生不出!”
三是我爸爸想要儿子。他虽然有文化,但这点上观念很传统。觉得女儿都要嫁出去,没儿子老来无靠。
越生不出儿子越要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
直到计划生育政策下来,强制结扎,才作罢。
3. 为了生存,打骂不断。
五姐出生前,农村一直是挣工分体制。家里都是女的,早出晚归也挣不来几个工分。
爸爸当电工,工资不高。这么多口人,靠爸爸一份工资养活,家境艰难,捉襟见肘。
那时爸爸单位有考试晋职的机会。他临考总紧张,接连几次发挥不佳落榜,信心和情绪受到极大影响,开始借酒消愁。
他属于典型的文化人,好面子,脸皮薄。
妈妈刚好相反,是打不死的小强,适应能力极强。
她本是渔家女,在家排老三。上头2个哥哥,下头2个妹妹。每次外公外婆带两舅舅出去捕鱼,把她留家里干活,兼照顾妹妹们。
哥哥妹妹都上过几年学,唯独她一天学堂没进过。外公外婆可能就是出于上述原因,所以没送她去上学。
妈妈嫁给爸爸后,学会了种水稻、种菜……,还学会委曲求全。
爸爸好些同学混得不错,这个局长那个科长的。妈妈总要爸爸去求他们,以此换得钱粮、孩子的工作机会等。他张不开口,死活不去,妈妈就差拿把枪逼着他去。
两人因此矛盾不断。
晋升失败头几年,爸爸偶尔喝酒。不喝酒清醒的时候,家里地里的活照干,对孩子也很好,从不打骂。每次出差,都会带玩具给我们。
随着两人吵架次数增多,他喝酒频率也越来越高,几乎一天三顿以酒代饭,完全用酒精麻醉自己。
喝醉后往床上一躺,闷头睡去,家里地里的事一概不管。
清醒的时候,还跟以前一样。可惜,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
妈妈把家里的酒全扔了,他就去村口小店赊酒喝。
妈妈每次见他从外面回来那醉醺醺的样,气不打一处来。想想孩子的学费没着落,下顿的米不知去哪张罗,她气得把他从床上一把揪起,开骂。
爸爸一般不还嘴,她骂得很难听了回几句。妈妈看骂不醒他,直接上手打耳光、抓脸。爸爸让三四下后,见她不停手,就会还手。
我们惊恐地在旁边看着,手足无措,想帮忙又帮不上。只会跑来跑去,拉下这个拉下那个,哭求,“妈妈,别骂了,别打了!”“爸爸,别打了。”
他们不理,我们就齐刷刷跪下,求他们别打架。也就奏效了一两次吧,以后他们还是该怎么打怎么打。
这样的场景,几乎伴随我大半个童年。
每次都以爸爸出门,妈妈坐灶间哭泣告终。
妈妈哭着坐到灶间,扬言要喝农药。我非常担心,惴惴不安跟着她。看她哭得伤心,我很想做点什么,能力不够什么也做不了。我不敢走开,怕一走她就喝农药。
妈妈哭会,发现我在跟旁,总温柔而悲伤地对我说,“你走,不用呆这,我没事。”
他们一打架,我们就不敢睡。再困也强睁双眼,听着他们的动静。
生怕一睡着,醒来死了一个甚至两个都死了,那我们就没有爸爸妈妈了。
困到眼皮睁不开才睡。
4. 一切结束。
我读高中时,爸爸因意外去世。
葬礼上,要不是旁边几人眼疾手快,妈妈已一头撞死在爸爸棺木上。
一切都结束了,争吵、怨恨、爱。也许有爱?那被现实消磨殆尽的爱。
我总会想,他们的婚姻到底谁的错?时代?爸爸?妈妈?我们这6个孩子?
都没错,抑或都有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