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端午快乐,清明皆大欢喜

端午快乐,清明皆大欢喜

作者: 关雎黍离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08:56 被阅读0次

朋友发微信来表示很很困惑,说自己在空间发了个“端午快乐”,招致不少非议。有人不仅评论应该说“端午安康”,还私信她说说端午快乐跟说清明快乐是一样的。

我想了想,决定“百忙之中”写这篇文章,以下专治考据癌,和捕风捉影症患者。若有不爽,多多读书。

端午这个节日,民间至今叫做“端阳”,是个应时应景的节日。应的是夏。它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屈原,来自百越。渔民崇龙,以龙舟敬龙神,细节变多,规模渐大,影响变远,最后成为今天这样的格局。

这个习俗,是随着中华民族的扩大而演变的。宏观上端午是整个五月,五月初五头端午,五月十五是二端午,五月二十五是尾端午。五月,东南季风登岸,湿热多雨,毒虫蛇蚁最旺盛。所谓五毒也是个泛指,借端午这种形式,避五毒,驱邪秽,祛湿气,祈愿身体健康,家人团圆。这才是端午,非要考据的话,其实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个产物。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统一的标志之一。

这是个集消暑,洗却疾病阴气,家人朋友团聚与一体的一个节日,除了一个众说纷纭的故事来历,跟祭祀无半毛钱关系。登高顺阳,沐浴阳气,抵御邪秽,精神旺健,百毒不侵,诸事顺遂,这样的节日寓意,怎么不能说快乐呢?

至于清明。简直更加滑稽,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清明,其实是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写寒食的诗。寒食,是正儿八经的祭祀日。后来寒食和清明混淆了,清明就越来越有祭日的味道了。

不过不管怎样寒食和清明都有祭祖扫墓的传统。但请记住!这不是重点!它们其实更是个踏青的节日。家族老小一同踏青,跟祖宗送一点鲜花。显示人丁兴旺,家族人多而且健康,以此慰问地下先人,这才是重点。

过正经清明,当是宗族上下齐来拜祖,占青山一座,对绿水,唱歌谣,给老人请安,和他们一起打牌吃饭,修族谱,背排行,论年齿。如此,可见一个宗族的和和睦睦,美美乐乐,团团圆圆,健健康康。

所以家族兴旺过清明,它也不是悲悲戚戚的。说清明快乐,又有何不可?

中国的节日,中心是农业生产,家庭和人口。过节是为了祈福或者感谢生产丰收,家族兴旺,多子多孙。要讨神的高兴,你自己都不高兴,神怎么能高兴(祖宗也是神,即家神)?正因如此,过节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快乐的,高兴的,充满憧憬的。

这些,细看中国历史都能发现。中国祭祀天地人三种神,规格唯重,形式唯乐。唱歌跳舞,吹吹打打,完了一起分享神享用后的祭品。在物质匮乏的封建时期,这是最快乐的日子。不仅仅因为过节,更因为可以吃到平时见不到的东西。

唯一的一个例外,是中元节,这个节日是真正过给死人的,死者为大,故有年小月半大的民俗。年,是活人的节日,月半就是中元节。中元节祭鬼,处处烧香吊纸钱,忌深夜赶路,言谈不正。不宜取乐。

我看某篇文章为了表达端午不能说快乐,还搬出了某文化部长的言辞。想说的是,今天的中国,管文化的未必懂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剧,不在于它以新的形式,演变生死轮回。而在于某些无知的公知之人,以其权,致众愚,使其浅薄,大行天下,最终葬送文化的内涵,徒抱一个迂古的躯壳。

我们必须得承认,因为某些历史错误,中国文化的传承在中国是断了的。这种断我倒觉得不是诛心的断根论之断,而是失明断识之断,说白了就是看不见。中国文化曾经面临绝顶之灾,以至于我们这些后来人,只知封建余孽,不识千年根源,不知经典,不识祖宗。看不见,也看不清。故经常谬论横行。

大体的中国文化支离破碎,偏偏它的点又多,而我们又大多属于是被愚昧的权力教化出来的一辈,天生带着愚昧的不思,捡到一点破碎的文化,就以为识了庐山真面目,开始好为人师。本身对传统文化知之太少,又表现欲太强,所以搞到那么一点点信息,就跟风,人云亦云。不悲,神烦!

送大家一副对联吧:

大学问从五伦做起;

好文章自六经分来

中国人,还是要多读自家的经典。祝端午节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快乐,清明皆大欢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a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