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很难再适应和想着出去了,即使有想法,但都是指尖烟。
母亲念叨了许久,说过完年要上浙江去,去外面打工,看看世面去。
念是念叨 ,但我们大家心里面都清楚,最大可能只是念叨而已,或者去一个月左右,就往家里面跑了。
这是母亲外出的风格。
以前也去过其他地方,但都呆不长。不是老板不喜欢她,不是她不尽职,而是她自己辞了职,老板怎么挽留都不起作用。
打包好东西,算下工资,低调的回到了家。
有时会误解,认为母亲矫情,外面稍不顺心就往家跑,认为母亲只是说话的躯壳。
可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的,有考虑过母亲的角度吗?
从小外出读书,从一个地方适应到另一个地方。见识了许多地方的风情特色,看到了人间的繁荣与激情。习惯了外面的生活。
一旦安稳下来,在某个地方呆两三个月 ,就觉得生活怎会如此的枯燥无聊,想要去畅游于天地之间。
回家后,前期欣赏家乡的朴实和辛勤劳作,日出日落,安静而美。后期,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惋惜辛苦的劳动力挣不来几文钱,无比的廉价。
家乡的人们,个个都是黝黑瘦小的,再紧的衣物,也穿出了宽松的感觉。
看多了,特别是看着母亲那样的辛苦为生活而活,为生活而哭,为生活而变老。自己有些心痛。
内心想着,还是出去打工好,上完班就休息,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在休息日还可以出去外面见见世面,挺好的。
所以,一味的鼓励母亲外出打工。
对于她的不去,自己竟生起了气。
站在母亲的角度看。这个镇,这个办事处是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去哪里从来没有超过一个月,最后都安稳的回到了家。
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故事,母亲都了解。她的一切都在这里。
加之身体的不适,去到新的地方,总是反感和不适,给他人徒增了几分烦恼。
所以,还是家好。家乡有母亲的一切。这一切,是怎么也不可能轻易割舍掉的。家是舒服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会说,也不用担心他人怎么了。身心都是快乐的。
母亲常说,自己这一辈子就是在这个地方坐井观天了。
坐的是自己的家,看的是家乡头顶的天,怎么看,怎么喜欢。
所以,让一个常年在外的人固定在家,让一个大半辈子的人出去外面的世界游走,都是不可能的,两个结果都是残忍的现象。
坐井观天也罢,海阔天空也罢,各自适应和开心最重要了。
既不能强求他人,自己也不能随意的听从他人的,自己要综合考虑,一切以健康为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你不了解他的的人生,也就没有理由指示他人怎么做,而是建议而已。
因为,真正的主持者,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