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认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
《心理学导论》——认知是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认知的范围是最大的,整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心理研究的维度就是三个分类 :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认知,是加工机制;动机和情绪,是加工动力;而能力和人格,是加工差别。
什么是加工机制呢?
一个普通人接受外界信息、处理外界信息后,经过种种低级心理和高级心理(人类独有的)的处理的整个过程。
大致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排序,是不完全对的。
如果按照心理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感觉、知觉、记忆、语言、思维、想象
语言在前,思维在后
认知和思维的关系,简单来说是包含,实际上,思维是认知的“第5个孩子“。
为什么先有语言,后有思维呢?难道没有语言,就不能拥有思维吗?
答案是肯定不能!
人类从动物到人类,从简单的低级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等)到复杂的高级心理(语言、思维…等)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化,上万年的努力,才拥有了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在一个心理学家眼里,能使人之所以为人,
并不是思维上的差异,也不是因为人懂得如何制作工具,而是掌握了“语言”。
语言在心理学家的眼里,是一种具有沟通性质的“心理工具“。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一种掌握“心理工具“的能力,才可以使用语言,并通过生理机能把语言能力,给展示出来。
有人肯定有疑问了,难道动物就不会语言吗?明明动物之间也可以交流啊…
动物的语言,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真的语言,只能算是“行为信号“。就像我们婴儿时期大脑不完全时,也一样是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和我们交流的,包括笑、哭、打闹、观望…等等
拿狗来举例 : 摇尾巴、不同的叫声…等行为的意义,在主人眼里和在狗狗的同类眼里,几乎无差别(无非是相处的时间久了,对某些行为的自然而然的理解)。
这种简单的“行为信号“,不能称之为“语言”
那到底什么才是语言呢?
如果按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有的心理学教授会把语言,也叫做言语),那么我们会定义这种心理的能力是 :
能够通过行为描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既是语言最大的功能。
早期的人类也并不懂得语言,而当我们的智人希望和族人表达自己所见所想的时候,慢慢的发生了“语言”这种东西。
能够和自己的同类,描述清楚自己何时何地发现了猎物,并且需要带多少人去狩猎,有多少的危险…
这会极大的节省人力,并保证自己的种族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而逐渐掌握这种“心理工具”,还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就是人类能脱颖而出,成为高级动物的根本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高级心理”。
接下来说说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是在拥有语言之后,才产生的。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资料,此处就举个简单的例子 :
小孩子在算数的时候,经常需要边动嘴说,才能边算数……许多成人在工作中,每当遇到难题、很费脑力的时候,都需要复述一遍内容……
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思维能力不足时
需要通过更原始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大脑,进行深度工作
所以,没有语言能力,就没法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
而认知是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觉得很多词语的意思很难表述清楚,又觉得很矛盾,就是因为
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表述思想,而大家在进行高级的思维交流时,没有办法做到对语义的高度统一。
所以在教科书当中,经常会事先对一个词语进行深度定义,而初学者看到这些定义都是一脸懵逼的…因为根本不知道讲这些有啥用…
认知,就是一个这样“模糊“的词语
我们平时所说的“认知”,更像是一种能力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思考。
心理学的“认知”,大多数时候,指的一种加工信息的方式,但有时候,又会变成一种“智力或能力”。
我认为,这本质上是因为大脑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存在。而心理学的研究,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描述和解释层面(心理学四大任务: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所以,如果要解释认知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那就是
——认知决定思维;而思维也会反作用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