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簿,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莲门下,穷年在一方。
诗词赏析
首联直抒胸臆,并且很及时地切住题目,点明时节:悲秋将岁晚,每繁露已成霜。到了秋天的时候,预示着一年中的光阴即将过去,所以悲伤的情绪也会暗自涌现,白露在寒凉的气候中已经凝结成霜。
一个“悲“字领起全篇,在充分营造氛围,奠定诗中的情感色彩的同时,也瞬间将无限悲伤之意传递给了读者。
”繁露已成霜“一句切中题目,通过气候特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中”悲凉“的韵味,同时也为后文的输出做好了铺垫。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这两联是对实景的具体描写,富有很我不喜欢的画面感。
将”芦“”菊“各自的形象临摹出来,也很自然的以色彩晕染,一“白”一“黄”的鲜明搭配,让画面显得尤为清新优美。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二句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再次呈现了一处完美的搭配。“钟声”体现空间的悠远和广阔,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那味幽寂之意。“雁”的出现,既丰富了我们的画面,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哀愁。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是作者切身体验,是作者对秋意的直接表达,也是他对自己心境的含蓄说明。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很美妙的画面展现。可使得我们在“悲秋”的时候,也能够得以充分的审美享受。
最后一联虚象描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独自在贫寒的居室内,又整整过了一年。
作者再次以具体的内容对“愁”进行了诠释。“愁”源于时节的更替,也源于生命的转衰,而读完尾联,我们又可以得知,作者之“愁”还源于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