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书电影教育
看完《起跑线》的杂想

看完《起跑线》的杂想

作者: 琥琥妞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8:13 被阅读0次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讲述了做服装生意发家的拉吉和米塔费劲心机想把女儿皮娅送去顶级私立学校的故事。

    咨询顾问对皮娅进行全方位培训,对拉吉和皮娅各种包装,但他们还是因为不够精英的市街生意人背景被顶级私立学校排斥在外。

    各种刺激下,拉吉和米塔铤而走险,扮成穷人去申请了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学院分配给贫困家庭的配额。他们搬去了贫民区,学着做穷人,以应对学校的背景调查。

    在那里,他们认识了也想替儿子申请德里文法学院的贫民希亚姆一家,希亚姆一家热情善良,积极的帮助“工厂倒闭倾家荡产”“还没学会过穷日子”的拉吉和米塔。

    由于名额限制,皮娅抽签进了,希亚姆的儿子却无缘名校。拉吉和米塔心生愧疚,匿名捐赠重建了希亚姆儿子就读的公立学校。希亚姆想登门道谢捐赠者,发现了真相。

    他怒不可遏的去德里文法学院,想找校长告发,却在校园遇到皮娅。皮娅热情的跑过来,亲切的拥抱他,和他打招呼。希亚姆看到天真烂漫的皮娅,不忍心断了她的学路,决定不再告发。拉吉看到这一幕,不顾米塔的劝阻,坚决的去找了校长坦白。

    令他惊讶的是,校长只是云淡风轻的让人把皮娅的档案从贫困生配额档案中转去普通学生档案,并且毫无顾忌的宣称学校也需要拉吉这种家长的资源。

    拉吉最终找机会在家长面前揭发了这一切,并把皮娅转学去了希亚姆儿子所在的公立学校。

    电影笑点不少,结局也满是正能量,毕竟粉饰了。现实中贫困的希亚姆们确实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就读名校,哪怕课外活动收费都让他们为难。但现实中富裕的拉吉和米塔绝不会把米娅从顶级私立学校转入贫民区的公立学校。

    电影中拉吉提到了教育的公平,说贫民窟公立学校的孩子如果进了德里文法学院,一样会有卓越的表现。不可否认,剥去家庭的影响,人和人最初的差距可能真的没那么大。

    但问题是顶尖的教育资源就那么多,真正的平等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真的大同,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优质教育,或者所有人都被迫只能接受政府提供的基本教育,那很多上一辈奋斗的意义在哪里?

    教育有点像口粮,不能有人挨饿,大家都要能吃饱。所以政府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就大家各凭本事,有人能给孩子吃鱼翅的,其他人不能指责说,不公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吃。

    当然,电影中是弄虚作假去侵占别人的名额,是不道德。但顾问说了一句话,通过贫困生配额进去名校的孩子,在那个圈子吃不开的,过一两年就会转走。这才是贫困生录取过程再怎么公正,背后永远也无法靠制度靠道德逾越的鸿沟。这才是赤裸裸的真相。

    上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私立学校都发展得很好,好的公立学校与一般的公立学校升学差距也很大,所以在升幼,幼升小,小升初,家长都面临择校的问题。

    我身边认识的人,没有一个是不择校随遇而安的。比较典型(土豪)的做法是买还过得去的公立学校学区房保底,再去拼考私立学校。他们的逻辑不像米塔那样极端,上不了好学校,做不了精英,找不到老公,最终堕落到吸毒完蛋。他们的逻辑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找到爱学习爱鸡血的组织,保证娃不走偏。孩子们是非常容易受同伴影响的。

    找个餐厅吃饭还得看大众点评比一下,为孩子择校,选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我觉得无可厚非。各自觉得舒服就好。

    之前跟一个妈妈聊天,她愤愤不平的抨击了国内教育死记硬背,抹杀孩子创造性。我说你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线的,没人规定你一定得走国内的高考。

    是有很多家长很有底气的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比如在家教,比如出国游学,比如一路国际学校读上去出国,根本不屑高考这回事。

    同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她沉默了。然后我为打破尴尬,问她孩子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禀赋和爱好。她说口才吧,问我。我如实回答,没有,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

    事实就是撇开应试,真的来素质。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哪一样不对家长有巨大的财力人力要求。一般的工薪家庭糊口之余,哪有如此大的精力和能力,还有底蕴,去往这些更难走的路上走。

    高考有不好的地方,但好歹是目前体制下最为公平公正的。有些人觉得孩子应试方面不擅长,是不是改成拼其他方面,就异军突起一鸣惊人上定北清复交了。

    真实情况是依照概率论,才艺方面或应试教育能露头角的终究都是少数,绝大部分孩子都将长成普普通通的大人,过完普普通通的一生。但这也没什么啊,也可以是充实快乐有意义的一生啊。

    回家问起老家的小孩,也是各家各显神通。有点钱的都送去城里升学率高的私立学校了,两三万一年,价格不菲。父母不折腾没想法的就留在日益衰败的公立学校。好的师资人往高处走,跳去私立或者想法设法往城里调,人家也要赚钱养家。这点跟电影中提及的公立学校愈发破烂不堪一样。

    谁来对那些没有选择的孩子负责?政府做了该做的,有书读,给你免费读啊!优秀的校长老师,人家也是凡人。再说好苗子加配合的家长都流失了。你不能强迫人家不去追求好学校,大家一起难兄弟喝汤。那些不折腾没想法的父母?他们有的是有心无力,有的是有力无心,但他们才是监护人,其他人再指手画脚也没用。读书无用论还是蛮受某些人追捧的。没法回到大锅饭时代,市场就注定了渐行渐远的浮沉升降。

    最后再说说读书有用没用。有人曾跟我抱怨,意思是花不少钱送去女儿读完大学,没想到毕业了工资也不高。她觉得从财务回报角度看,上了大学相比没上大学的,也没多赚多少。

    是的,不说富士康生产线女工有好几千,饭店洗菜切菜的也好几千,至于地铁口卖煎饼的,做金牌月嫂保姆的,更是碾压大部分小白领的收入。绝对没有任何意思,都是手停口停,小白领我的饭碗还不如他们的饭碗牢,核心竞争力还不如他们高。

    那为什么还要去读呢?我跟她说,你女儿在相对单纯积极的环境中度过了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光景,有自己的爱好,有知根知底的朋友,学校老师大概率讲的也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也有自己基本的判断;她不会稀里糊涂做了未成年妈妈,不会没有选择日复一日做着机械的流水线工作。只要她努力,有基本的学历、技能和知识储备做基础,她能攀爬体验到更广的空间。就算没有赚大钱,她能学会爱自己,爱生活。这就是赚到了呀。她开始不为所动,听到未成年妈妈这几个字后才有点释然了。

    最后,所谓真正的教育公平,很煽情但却很难实现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少数。希亚姆的儿子就算幸运的去了顶尖的私立学校,也未必会比他在公立学校开心。

    出行有人坐绿皮车,有人坐动车,有人坐飞机,也有王思聪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坐绿皮车的人不会说为什么我没有私人飞机。家长也不会说,为什么我只能上对口菜小,不能上包玉刚啊!但他们会说,应试不好,高考不好,都该改革。寄希望于改了或许就有机会了。但情况很可能是改了之后,更不公平了。

    在教育面前,欲望和能力也要匹配,力所能及的给予孩子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培养成精英栋梁,培养成三观正确、自食其力、爱生活的普通人还是可行的,也是不错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注定是普通人啊。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有感而发这么多,终是为了即将面临幼升小的我自己开脱。妈妈买不起学区房,也没毅力和方法鸡血娃去拼私立,也是私立的学费太贵。那我不写了,多陪陪你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完《起跑线》的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g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