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号起开启了日更挑战,每天醒来都想着今天要写什么,能写什么。写着写着,感觉成了日记,完全在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简书这系统也是如此,新建一个文章时就会把当天的日期定为初始的标题,这样看起来更像在写日记了。这期间除了有一天身体实在难受,晚上八点多就睡了断了更,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睡得最早的一次了。但幸好还有一次断更机会可以用,后面每天也在坚持写作。
日更带来的变化就是每天需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用眼睛去寻找有限时间里特定空间里的美好,去感受两点一线的路上的世界与我的关系,有时也通过阅读帮我打破思维局限。我总是在交通工具里和马路边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还突发奇想说不定还可以把自己打造成路边作家的人设。日更带来的不好就是分享欲变强之后,会每天在发文之后时刻惦记着消息提醒,期待着今天的文章能被多少双眼睛看到,又能获得多少朋友的点赞,也很期待大家的点评。但最近的文章都没惊起什么波涛,不知是池子太深还是石头太小,投下去便没有任何动静。
我想着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自己总是在晚上11点左右才把文章发出来,这个点大家一般都得关灯睡觉了。想想自己就知道,哪怕10点半上床睡觉,也会玩会儿手机,这时候几乎不会打开文章阅读平台,只会想刷些有趣或走心的文案和视频,因为最让人放松。所以怪不了谁,只因自己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要干会儿别的事,写篇文章总是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有时候一激动写完马上就12点了,写的再好也只有自己看了。其实,我若是可以囤哪怕一篇文章,从理论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最近写一篇文章都费劲,囤文章实在是奢侈。今天,除了牢骚满腹,好像便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而且,我这人记性差得很,早上想到的一两个主题到中午便忘得一干二净,还懒得动手把它记在备忘录里,否则今天就又能就别的东西发表些高谈阔论了。不过,今天倒是在简书上获得一些感受。
下班回家路上,习惯性点开简书找找灵感。最近潜意识里竟相信只要多打开简书,灵感就会更多眷顾我。没想到,一打开还看到红字提醒,距昨晚发文都快过去一天了,居然还有人看我的文章。点进去一看,有1个点赞还有一个关注,这小小的恩惠都足以让我开心小半天。仔细一看,点赞和关注的还不是同一个人。我倒想看看是谁关注了我,却没有点赞。
简书这系统很聪明的只要你点对方头像,就直接把这个用户发布文章的数据和文章一起呈现在你眼前。我们不需要去关注对方是男是女,有没有个性签名,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写文发文和学习的平台。然后我一看,对方还是一个喜欢写散文的朋友,标题都命名得很散文,第一篇《长夜》这两个字我很喜欢,随即点进去看看实力。
文章不长,几百字,开头那一句写得就很聪明,直入主题又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往下看了两段,就知道这是我喜欢的散文风格。然后看他操纵文字的规律,表达想法的逻辑都和我喜欢的不谋而合。写的也是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路上的所见所闻,很有画面感,情绪也描写到位。不错啊,想继续看下去。我在地铁上调整了下站姿,点开后面的文章继续看下去。
有短诗、不成篇的散文,或者更像一个个文段的集合的文章,总共就七八篇,看来作者只是偶尔抽点空在写,但别说,每一篇那遣词造句的风格和人生态度我都有共鸣,感觉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而且是很懂自己的自己。我开始好奇这为作者是男是女,单从风格来讲更像女生,写得很细腻,但我更希望他是一位男生,好在后面的文章给了我答案。很好,虽然素昧平生,但感觉遇到了知己,异性的我。而且还刚好是关注了我的人,于是我也关注了他,实际上,我有些想认识这位“知己”。刚和朋友说在简书上遇到了知己,就收到了这位简友的简信,应该是顺着我的评论过来的。这倒挺让人惊讶的,也有些过分巧合了。
他说自己很少写文章,很可惜我还想多看他几篇文章,希望这位朋友能够写下去,确实写得也不错,很有散文的感觉。同时我也希望在这平台上保留写作的初衷,专注于敲打出一篇文章,也为每篇优秀的文章停留,希望我们能成为可以交流写作这件事的朋友。从文章中便能了解到一个人,已经足以。
今天写文前,把以前隐藏起来的文章又挑了几篇公开发布了,写文间歇竟发现收到了很多红字提醒,果然还是得提早发,多发,才会被更多人看到。又是心满意足的一天,谢谢简书,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