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醒的问题,是很多父母很头疼的问题,夜醒的原因和表现也不太一样,我们今天来分析几种常见的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夜醒时间固定,几乎对表醒
有些孩子每天晚上醒来的时间是不变的,因为孩子的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每次周期结束时就容易惊醒。而且后半夜比,前半夜更容易惊醒。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产生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每天都这样,形成习惯。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睡眠能力,在孩子惊醒前进行干预,顺利接觉,可以参考让《07如何让孩子一觉睡得更长》
2,小时候习惯未变化,频繁夜醒
婴儿小时候胃容量很小,吃的频繁,饿的快,新生儿期2小时左右就需要一次进食,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
但是伴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2小时以内的夜醒,多半都是由于睡眠习惯引起的。孩子习惯了2个小时左右醒一次。
孩子的睡眠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干预。让孩子睡得长。
[if !supportLists]3,[endif]夜间的确认,让孩子夜醒
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半睁开看看周围,如果发现父母不在,或者环境改变,会让孩子容易惊醒。这有点像我们睡觉前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床上入睡,半夜突然发现我们是在沙发上,就很容易醒过来。孩子入睡前,如果是吃着奶在家长的怀中入睡,半夜醒来发现是自己孤零零的睡在床上,就容易夜醒。
我们需要在平时给孩子多做抚触,一致的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也尽量在抱睡孩子后,放上小床时告知孩子,这样孩子夜间醒来也就不会觉得惊讶,造成惊醒了。
[if !supportLists]4,[endif]大运动阶段,让孩子夜醒
当孩子学会翻身,爬行和站立阶段,孩子的夜醒会变得更加频繁,孩子会在睡眠中翻身,爬行等,很容易让自己醒过来。
我们需要在白天就带领孩子练习相应的动作,学会翻身了,那么翻身后如何又躺下睡觉。让孩子从意识上的练习变成身体的记忆,知道某些动作以后如何变回睡眠的姿势,可以很好的度过这些阶段的夜醒频繁。
[if !supportLists]5,[endif]夜醒的生理原因
很多孩子夜醒,其实是由于身体不舒服。常见的有
[if !supportLists](1)[endif]积食。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孩子容易翻来覆去睡不安慰,胃肠道有集聚的食物让孩子感觉不舒服,还可能引起胃胀,胃痛,腹泻等。
[if !supportLists](2)[endif]湿疹。湿疹会让孩子觉得痒,孩子感觉不舒服,容易惊醒
[if !supportLists](3)[endif]长牙,发烧,感冒等。鼻塞或者牙痛都容易让孩子夜醒
肌张力高,莫罗反射。当孩子肌张力比较高,在睡眠中翻身时就容易卡住,造成惊醒。
我们需要在平时养护孩子时,注意孩子的身体因素,解决孩子的夜醒问题。
[if !supportLists]6,[endif]心理因素:
当孩子的带养人换了,或者是孩子有分离焦虑时,孩子的安全感会变差,容易在夜间惊醒。有时候孩子白天被某些事情吓到了,夜间也容易惊醒大哭。我们要帮助孩子梳理白天发生的事情,帮助孩子舒缓纾解情绪。
分离焦虑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母亲开始上班,白天长时间看不到妈妈,通过夜醒吃奶的方式来寻求母亲的关注。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妈妈需要多给孩子做抚触,在睡前和孩子多互动,安抚孩子。
[if !supportLists]7,[endif]环境因素
孩子觉得冷,热,或者有蚊子,外面打雷下雨等都容易引发孩子的夜醒。
我们需要给孩子保证合适的温度,罩好蚊帐,关好窗户,以免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信排除了这些因素,孩子的夜醒问题会大大的缓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