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小文有一个首要的目的,想排列出一个思维顺序,或者说是阐述一种逻辑。
这么说肯定让大家摸不着头绪,简单点解释。写文章之前我打开电脑听歌,随手点开音乐软件推荐的歌单,多是悦耳沉寂的纯音乐,猛地蹦出一首摇滚,英文吟唱,听不太懂,不过歌词甚至是英文的发音却显得格外的清楚,就好像我可以听得懂。
这让我想起街边垃圾车放的音乐,是哪一首?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实话实说,我没找到,直白点说应该是可能找到了但无法确认是不是那一首,或是那几首。
你们不要再纠结我的思绪是如何从摇滚跳到垃圾车音乐上的,说真的,我有点沮丧,我上楼找父亲询问,看看他能不能有点印象。当我问他是不是《致爱丽丝》的时候,他回答我,不可能,垃圾车不能放那种音乐,那是我们听的,应该是小孩的音乐。
我辩解了几句,即便我无法确定那音乐到底是什么,显然父亲的回答更无法让我满意,甚至有些反感,原因是他竟然提出了一个标准。
这种思维逻辑深深的吸引了我,垃圾车不能放那种音乐?哪种?我们听的又是哪种?我不得而知,我也没办法像父亲求证,他喝了酒,我能想象我们此后辩论的激烈场面,所以我放弃了,我真的无法和体内的酒精辩论。
如果有人建议我选择在双方都清醒的时候,抱歉,那个时候是无法讨论这样的问题的,混乱的记忆和模糊的世界观会戏谑的折磨我们。
所以我选择折磨我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身边摆着几本书,罗纳德.查理森的《超越原生家庭》、阿尔夫雷德.阿德勒相关的《被讨厌的勇气》,还有一本关于自闭症人群的书《这世界唯一的你》,作者是巴瑞.普瑞桑和汤姆.菲尔兹-迈耶。写上作者的名字表明我对他们并不熟悉,刻意加上去以示尊重。
受限于阅读能力和记忆力我很难快速记住作者的名字,在我的阅读器书单里将每个作者都建立了独立文件夹并标上名字,好让我在看他们的书前无数次的记忆他们的名字。
如果有人会拿起这几本书,那么,他将会寻找到某个源头,直至接受,清醒的拨开脑中的迷茫,静静的走进去。或许有人会说接下来就是迷雾飘散的时刻,不,在迷雾中走下去的人才会逐渐清醒。
当有人试图登上摩天大楼妄图看清一切的全貌,那会看不清细节,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路上行人的不同特点,又只能任凭更多的脚步在身边走过,当时间都花光了,面前镜子里的那张脸依然模糊,如果我能有权利下一个定义,那最熟悉的陌生人应该是我们自己。
当然凡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我们也会在结束时努力的去回忆去纪念开始,再沉默的人也会抽出几分钟去做这件事情。
开始多伟大,没有开始怎么会有结束?不,我开始不相信这些了。
(哦,我又说了开始,鬼知道这是什么开始,我总会忘记的)
开始不是我选择的开始,结束也不是我主导的结束,一切都是约定俗成,我干嘛还要苦苦的遵循它们,就像我父亲对垃圾车音乐的逻辑,我想他并不知道谁告诉他的那一切。
只会听到不同的人说出斩钉截铁的话:“这些就是我脑中的想法,而且它们是对的!” 或许它们是对的,那又怎样,此时,所有人脑中的想法都是对的。
我们只有清醒的走入迷茫中去,把那该死的眼睛也闭上,凭感觉向周遭密集而陌生的世界靠近,饿了就吃一把能摸索到的泥土,渴了就喝一口扶着的墙壁流下的液体,直到有想法在脑中产生,我干嘛要这样?我还活着?
好吧,恭喜你,重新走入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