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下读者的留言,晦涩、难懂、真的很复杂,跟这本书的标题很贴切。当播放音频时我真是全神贯注,不敢有一点走神。如果哪里听岔了,我又会倒回反复听。里面涉及了很多领域,讲解了复杂之美---物理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等,虽然反复听了4遍,我还是只能吸收了一小部分内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樊登老师最后的总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复杂,对我们常人来说,读书时,解不了的数学题就复杂;工作后,完成不了的任务很复杂;成家后,赡养父母培养孩子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很多复杂的事就是1+1>2的过程。而一个一个简单的个体,不断迭代累计或不同的组合就变成了复杂的系统。这是我听着本书最大的感受,让我不断反思我工作上的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是量变导致的质变。
为什么我布置的任务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落实
新的一周开始,我会将任务提前安排好,但是到了周末一半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而且在我不断督促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同学无法完成。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我和学生的效率如此之低,而且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很痛苦。这本书说了一个自组织----如果系统有组织的行为不存在内部和外部的控制者或领导者。如沙丁鱼群,遇见鲨鱼会自动散开,危险走后又会自动聚集。是什么让这么庞大的鱼群这么行动一致。研究表明并不是沙丁鱼有多聪明,或者有个统一指挥者,然而并没有这个所谓的指挥者。这么庞大复杂的系统运行是一个生存规则,以最近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有一定规则移动。我听这个故事反复听了几遍,再结合后面说的:文化生吃战略,让我醍醐灌顶。一个优秀的文化可以引导系统自发的有序的进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操控整个任务的过程。为什么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而我也感觉力不从心,说直白点就是我没有把我这个课程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来,生动、有趣、实用,让学生无法自发对该科目的喜欢,感觉这就是个他们要高考的科目,一想到考试就头大,一想到背书就要命。我发现了我的致命伤,我是为了考试而教书,学生是为了高考而读书,这已经是个很坏思想氛围,很大的目标了。
那该怎样改进
第一:做好自身教学的事,给同学们做好榜样,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学生一仿二,二仿三……至少整个班级会有积极影响。第二:建立有效的学科氛围,软实力比硬规则影响范围更广更深,至少让学生不会觉得他们真的是为了高考而读书,是一种兴趣,一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当然这个功底我还不是火候,需要慢慢磨练。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观念。第三:应该将任务细化,对学生来讲,整个周的任务太多繁杂,一看见都头大,应该划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慢慢叠加,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效果。很多复杂的体系就是一小点一小点积累起来。学生的知识构造也是如此,不能一整个体系全丢给他们,他们也无法消化,反而厌学。让我想起以前大学实习的时候,一位老师说,你问问题是不能太大,太泛,而应该慢慢引导,走到最后的结论,学生就会建立起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就像樊登老师讲解的,很多事你不能简单的去理解它,要知道它的复杂性。
这本书太烧脑,需要反复听反复琢磨,值得好好学习,目前也只能理解一点点。但对我的工作指导大有裨益。简单的积累会构造出复杂的结果。同样,复杂的事可以拆分,一点一点攻克。同样的在工作上同事之间,合作才能共赢,产生的效果必定是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