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数学教师,年纪轻轻的,大学本科生。可是每教一个班,过不了多久,学生不服,家长有意见,成绩每况愈下,整天闹得鸡飞狗跳 。
学校没办法,就派人去听课,大家发现她自顾自地讲,不管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给她提出来,她爱理不理的,过后照样我行我素。有一次,数学专业出身德高望重的校长听完她杂乱无章的课,很生气,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结果是校长说一句,她解释和辩解十句,把校长噎得说不出话来。
学校没办法,让她带一个班,让老教师带带她,但依她的性格,是断不会从自己身上反省什么,也就谈不上什么长进,只是比带两个班数学课轻松了许多。
再后来,还是行不通。正赶上市上新建一所学校,她的学校赶紧推荐她去了。但她还是不改英雄本色,结果连课也没得带了。
于是上级部门准备调整她去小学,她坚决不同意,据说是嫌累,便执意要去学生很少的中等职业学校,后来还真去了。
于是,有人感慨,这不能干的人倒是轻松了;那能干的人倒是越发累了。
想想还真是这样,不过也不仅如此。
比如班上有些班委,老师安排的工作,能及时地、有质量地完成。下次有工作时,老师自然首先想到他,他接受的任务多,干的活多,虽然很辛苦,但锻炼了能力,赢得了尊重和信任。相反,有些班委,由于能力或态度的原因,工作懒散、怠惰,一次两次,再有什么事,老师自然也不愿交给他做,倘不被撤职就会落个清闲,但失去的应该也不少。
生活中找不到给他干的活的懒人不在少数。看有些单位,同样拿着一份工资,却可以悠闲打发时间,有靠一杯茶,一张报打发的,有靠议东家长李家短打发的,现在先进了,有靠网上聊天、看电影等来打发的。让这样的人干活可难呀,于是就有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有个名词“干事”,就是指干事情的人。每个部门,干事的级别往往是最低的,也是待遇最差,最无奈的那一部分人。
再忙碌的地方也有闲人,缺编严重的学校,依然有一群不带课的大大小小的头目。一个忙碌的团队中,总有一些清闲的人,由于能力或态度游离于忙碌的氛围,自得其乐,自享其福。他有无数充分的理由推托或拒绝忙碌。
你还硬是找不到给他干的活。
“找不到给他干的活”,呵呵,再没有比这更准确的词来形容懒人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也许这些懒人暂时是占了一些便宜,比别人少付出一些,但他们可能也失去了更多,在一个学校,教师失去教学的资格是一件可悲的事,长期得不到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生活更是一种煎熬。学校要努力营造多劳多得的氛围,否则就会有人东施效颦,形成人人推诿,事事退后现象,如果一个单位大多数人没有担当和责任感,歪风邪气就会蔓延。
记得一位母亲从小教育孩子“功不是枉费的”。是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付出,哪来收获?遇事都找勤快人了,勤快人在过程中体现了价值,收获了成长;懒人永远没人找了,他也就此止步,职业生命萎缩在最初的甲壳里。而那偷过的懒,迟早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