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作者: 罘筱 | 来源:发表于2022-02-14 11:35 被阅读0次

      节后该上班的日子,却因为突发的疫情只能居家隔离,居家办公的同时抽时间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直到这本书终于完结,才发现作者传达给我的思想,其实与自己最初对这本书的想象是不太一样的,作者希望读者读后能拥有人被讨厌的勇气,或许说底气,我感受更多的是青年与哲人关于对阿德勒式心灵自由的探究,由于采取了对话式的体裁,使人读的过程中会围绕着彼此的对话去思考,并非呆板的说教,这种形式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不同于“原因论”的“目的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这本书一开始就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和荣格等指向追溯分析起因的心理学派不同的是,阿德勒创立的心理学,不去追寻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你,而是提出了人有当下改变和获得自由的能力,相对于是什么原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原因论”,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的“目的论”则是阿德勒的立场。

      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你如何去看待这个经验,你赋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则至关重要。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而生活方式则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烦恼来自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的自卑感?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然而很多的烦恼则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产生不如人的自卑感。自卑并非坏事,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从这个角度来说,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乎勇气的心理学。

      你的“人生课题”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分离”?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而且,这些目标可以通过阿德勒所说的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如何实现?直面而非逃避、不寻求认可、不为他人的期待而活、 将“他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进行分离。

        特别是读到“课题分离”的观点,让我感触良多,在孩子的学习上,我自己是很焦虑的,孩子不主动学习,能躲就躲,就会忍不住怒火攻心,不断去叨叨并加以指挥。在阿德勒的观点这是没分清“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此这般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孩子有孩子的课题,家长有家长的课题,不干涉并非放任自流,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这不是跟心理学提到的“界限”有相类似的地方吗?分清父母的界限,孩子的界限,不越界,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巨大的考验。

      然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决定开始实践。从这些天初步的实践来看,对亲子关系是有一定益处的,一方面自己能够更心平气和去看待学习这件事,另外也能更多的去尊重孩子个人的人格,让他有自己说了算的空间,我想这对发展他自主独立的人格是有好处的。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相信理解尊重且不含敌意的坚持一定比大喊大叫抓狂的教育来得更有意义,也更能教育出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孩子。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还有不少发人深省的观点,更有值得去实践的一些观念,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而读,发现不同的观念,更多的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让你离更好的自己再进一步。

        谢谢你,我爱你。

 

     

相关文章

  • 不忧不惧,做勇敢的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第一次看到书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勇气”怎么会被讨厌? 读过方才理...

  • D042-4组董瑄-《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得道高僧和困顿青年两人对话的方式将阿德勒心理学层层深...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第三天读书笔记。 金句: 1.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退出竞争不是...

  • 被讨厌的勇气 读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 9月末的一个晚上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读书的群,用来督促自己读书,因为每天都想要读书,但是却总是被...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感觉从小到大写过的读后感真的太少太少了,以至于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这第一篇就随便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这本书是在朋友...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犹记得小时候看TVB电视,觉得心理学很好玩,非常有意思,但是一瞬间的想法转瞬即逝,后来也没有再接触心理学。 后来真...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一本以通俗有趣的方式来介绍阿德勒的思想的书籍,强调了某些我们在思考中容易忽视的观点: 1.对于“未来”来说,“现在...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一位好朋友送了这本书,对此书的初步了解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闲置近半月,潜意识里感受是我有些排斥,第一次拿起...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看到本书封面的时候顿觉眼前一亮,原来“被讨厌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对于曾经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日本作者岸见一郎 和古贺史健,文章主要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主,深入浅出,让未接触过心理学的我,感觉到了很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pc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