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关注大丰研学游。
研学游的打卡地是野鹿荡。
野鹿荡暗星空保护区位于黄海之滨潮间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处潮间带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交汇地带。占地三千亩,是个小无人区。这里水清草茂,椋鸟在低空盘旋,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一片珍贵的未开垦的所在。在这里仰望星空,是当下快节奏生活不可多得的奢侈享受。
恒星之美在于它的固定不移。三年前,国家授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来到野鹿荡,在这里设立了数字天顶望远镜,就是通过它对恒星的观测,测定地球的自转角,由此推定地球的自转的稳定性。目前国内这样的测试点除了野鹿荡,只有丽江和德令哈。
野鹿荡是江苏省科普基地,已经有了中国科学院长江三角洲北区地质演化观测站,这是地理的,456种植物种子为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提供了标本。中华野鹿荡暗星空保护地,这是天文的。国家授时中心负责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和保持,野鹿荡暗星空保护基地负责人马连义说,国家授时中心在野鹿荡设立数字天顶望远镜观测台,在满足国家标准时间保持工作的同时,为63万大丰人民的孩子打开一扇时间之门,打开一扇科学之门,造福一方,造福千秋万代。
天顶望远镜落地之后,可以对青少年进行天文科普,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这是公益事业,对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假以时日,天文学家将在他们当中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位科学家的到来,天顶望远镜的落户,对我们大丰而言,是划时代的!
两位科学家被基地守护者的人文情怀深深打动了,高玉平教授以手表展示如何利用时间确定方向,他说“时间折半对太阳,十二所指是北方”,大家一试果然如此,惊叹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如此神奇,惊叹科学家的总结如此智慧。高海军处长兴致勃勃,以手机作演示向对随行的两位孩子讲了高德地图如何导航,孩子全神贯注听着,十四岁的初一少年小陈同学以明史中的情节向科学家致敬互动。
三年后的今天,野鹿荡迎来了研学游的少年游客,父母在这里与孩子们一起观天空飞翔的鸟儿,地里蓬勃生长的植物,在游玩中探索世界。
旅游的本质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对本地人而言:参与其中,主客共享;对外地人向言:心向往之,满载(愉悦体验,地方特产,文创产品,时令鲜香…)而归。除此以外的一切,即使再重要,也不很重要,因为大众旅游时代,就应关注现实生活,“旅”得快捷,“游”得舒畅。
在大丰,古盐运,会师红,野鹿荡,世遗地,北上海……人山人海的轰然流量过后,也许现有的、值得研学的资源,才是应该静心琢磨和不断挖掘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7064/0d163eb10b3d3e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7064/29c699d3831c20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7064/a6edd739979c8ca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