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腊梅盛放”辅导员网络思政团队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9950429/5719c47e22b1a9a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950429/0095f09322cf357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950429/035b8390ffa97148.png)
【韩飞】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冬至时分,小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而那株在庭院里傲然盛开的腊梅却让人平添了太多温暖,更感受到不同的激励和鼓舞。
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淡黄的花,幽远的香,给我们带来一片生机和希望。
金黄似蜡,迎霜傲雪,岁首冲寒而开,久放不凋,比梅花开得还早。轻黄缀雪,冻莓含霜,香气浓而清,艳而不俗。
将腊梅花供于书案上,其清香弥漫室内,会使人感到幽香彻骨,心旷神怡。
【王海云】
冬至已至,腊梅始开。明朝的《花疏》记载:“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腊梅的确就像个世外高僧。一年到头,也不见它有什么动静,待到万物俱寂的寒冬腊月,它才在落光叶片的黝黑枝头鼓胀起一粒粒小花苞,脂玉般清丽的黄,不起眼,确阵阵馥郁,带着寒意,沁人心肺。曾有诗赞美:“枝横碧玉天然瘦,恋破黄金分外香”。冬至,在校园里采几支腊梅,插入花瓶,供于书案上,便是冬日里的胜景了。
【冯云平】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光阴终究有期,冬至如约而至。瑞雪纷飞,众方摇落,腊梅花开,不畏严寒,顶雪开放,傲立枝头。寒风凛冽中,叶柄泛出褐色,花梗小心托起一个又一个花苞,至时,明媚的色彩,洒出幽香,包裹你我。冬至之时,大可数九,杯满心暖,昼短情长,暖炉温酒欲相见,冬至腊梅闻香远。古语云:过了冬至便是年!所以冬至作为岁末之时节又多了一份期盼,过年!年末将至,顺遂平安。
【朱艳玲】
腊梅与梅花并不是同一品种,北宋中期苏轼和黄庭坚将流行在京城的折枝黄梅花,命名为腊梅,她比传统梅花芳香更加持久,因此歌咏栽种在汴京盛极一时。很多人都喜欢咏梅,大抵因为她独特坚毅,傲气凌人,高风亮节,浩然正气,也可能因为她在百花衰败之时唯其盛在,更显得难能可贵吧,总之,人们苦苦追求的东西都是心之所趋,心之所往,心之所向,然而只是追求,却总不能时时达到其心之向往的境界,所以,才一直在路上。
【张涵】
冬至是一种回归,不是“行到水穷处”的历史终结,而是“坐看云起时”的万物新生。时间流经此处,显出哲学的深沉,亦不乏诗人的风雅。
冬至,百花凋零,惟有腊梅“凌寒独自开”,斗寒傲霜,给人以美的享受,亦有精神上的启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塑造的梅花高洁而坚韧不拔,鼓励人们不畏困难、敢于战胜困难,蕴涵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安亚虹】
提及冬至,记忆回到几年前,和好友一起在大学旁边饺子店吃热腾腾的饺子,还有热板栗和煎饼果子。
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南京的冬季可真冷呀。
黄黄的腊梅在冬季校园盛开,甚是喜人,总觉得黄比红更富有生机。
和春天的连翘和迎春花相同的是,都是满眼的黄,不同的是春天的连翘和迎春是与温暖的春风和暖阳相伴,而风雪中的腊梅则是多了一份顽强和坚韧。
任尔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多一份孤傲与坚韧,多一份努力与无悔。
【周彤】
诗言“化工却取蜂房蜡,剪出寒梢色正黄”,腊梅迎春,沁香浮动,明黄色的花苞密密匝匝地盛放在枝头,给料峭的冬日增添一丝暖意和生机,其不畏寒冷傲然绽放的姿态展现的是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梅花有幽幽清香,而腊梅更加花香四溢,不仅要在冬季绽放,还要绽放出绝美的姿态,传播沁人的芬芳。习惯了隐忍、坚强,同时也能从中借力,渺小但不卑微,平凡但不平庸。
【陆鑫婷】
一剪寒梅傲风霜,冬至之花一腊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冬至时节,寒风凄冽,雪花漫铺,暖阳绵绵。在这凛冽的寒风之中,梅花出现了,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不受影响,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怒放着,充满了豪情。梅花不是什么娇贵的花。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昙花的妖娆美艳;没有荷花的典雅幽香。可它却有着自己独有的美丽:冰清玉洁、疏影清雅。所以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越精神,吹拂她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她的不是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她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寒冬里的一缕残阳。所以,腊梅花的那种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令人敬佩。
【缪航】
冬至之花——腊梅,“疏影卧波波不动,暗香浮月月微明”。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腊梅一枝独秀,花色娇艳,五颜六色,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白色腊梅独立创新、浩然正气,黄色腊梅坚毅忠贞,红色腊梅独特美丽、高尚慈爱,丰富多彩,象征着坚毅、无私奉献、高尚的心灵,坚强且高傲的品格。思政课教师诚如腊梅,在教育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无私奉献,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