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自二十岁中进士,一生起起落落,都在官场度过。他做过不少地方的行政长官,也短时间做过中央大员。他为人正派,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在王安石变法时,看到某些新政实施后损害农民利益而表示反对,受到变法集团(新党)排挤。变法失败后,保守派(旧党)执政,重用苏东坡,连连提拔。而苏东坡也不赞成他们将新政全数废除,又受旧党排挤。他还因“乌台诗案”坐过牢,差点掉了脑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不杀士大夫的遗训,为后人保留了这位文学大家的性命。
但苏东坡自己知道 ,他并不适合在朝为官,用他的侍妾王朝云的话说“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有人说他更愿意当个地方官,能为百姓做点好事,办点实事,其实也是他无奈的选择。他在杭州为官时,发动百姓疏浚了西湖。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筑了道长堤,后人称为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至今仍在造福杭州人民。苏东坡在其他地方任职时,同样关注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兴办教育,改善民生。在他任职过的地方,至今仍有许多纪念他的建筑。尤其是被贬往海南儋州期间,见当地经济文化落后,他心系民众,指导百姓凿泉挖井, 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他开辟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培养出一大批饱学之士。他离开儋州不久,海南便有人先后中举人、中进士,都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结束了海南无人中举的历史。
苏东坡还是一位美食家,今人称之为“吃货”。他在被贬期间,生活困顿,也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美食,把很多普通的食材做出了名气,其中有名的东坡肉至今仍是许多饭店的招牌菜。他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诗被配画挂在许多酒楼的墙上。他被贬岭南惠州,喜食鲜荔枝,作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人都视岭南为畏途,他偏苦中作乐,体现出乐观精神和吃货本色。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一次比一次远。第一次是湖北的黄州,第二次是广东的惠州,第三次是更远更荒蛮的海南儋州。时人普遍认为,一般被贬儋州的人几无生还可能。但他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成为最终在儋州有所作为且能走出儋州,又为儋州民众所景仰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