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藏书阁
再写《耶路撒冷》读书笔记

再写《耶路撒冷》读书笔记

作者: 徐小晫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08:04 被阅读0次
    再写《耶路撒冷》读书笔记

    《耶路撒冷》的沓长和复杂,体现在页数的设定上,也体现在人物的出场、介绍、细节的描写上,已经退场前的深思熟虑上。如果没有沓长,没有复杂的一面,还还叫耶路撒冷吗?

    阅读从最初的体验,初平阳的返乡开始。从回到那个久违的花街,以及花街带给自己过去的视觉冲击,以及与之带来的现在的冲击。从一个中年人的心底,对故乡,对那里的山山水水的叙述,以及如今的盛世呈现。从孩子的视角,河水干渴了很多的细节描写中呈现。从经济发展的的视角,这里俨然已变得寸土寸金的旅游重地呈现。从游子的视角,这里有最难忘的人,和最难忘的故事。

    河水的干渴,即代表着,整个大形势。淮河水位的逐年下降,用水量猛增,环境破坏,旅游指引都有一定关系。徐则臣可谓独具匠心,从对家乡河流的描写,便能可见一斑。但河流,是永远不会静止的,就如同花街上滚动的一幕一幕,接下来还会发生的一幕一幕。我想作者,在这里是想表达,人生的主人,过客,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人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旅游造市、旅游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接憧而至。徐则臣的花街,也是茫茫大地中的一片热土,同样会引来众多商机和变迁。这个变迁的缘由,还是因为主人公,准备去耶路撒冷求学,初平阳的父母准备卖掉万和堂的老宅而引起。这一幕,很温情,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很多东西。

    小说从易长安的父亲,抵抗拆迁,为缩影。引出文化、招商、与小群体之间看似经济的矛盾,其实是根子里的矛盾,即文化的矛盾。所谓文化的矛盾,就是认同感和相信感,换句话说就是想让自己痛快舒服的市井文化。正如花街要为打造一个侠妓某宝宝文化馆,这给易长安的父亲,身上和内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惑。以至于,他能自编自写《群芳史》来与之抗衡。这这些抗衡远远没有抵达他内心深处的阴影,这阴影其实就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妓女做了老婆,而这阴影又看似很正常。换做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很多内心的阴影。可这些产物的背景,又与这个时代紧密相关。我相信没有哪一件事情,和这个时代所倡导或者不倡导的东西可以背道而驰。

    这本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在于对人性深度的描写,这些描写。我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都在闲谝时所一再强调。小说就是可以把人们心里都知道的,但却难以启齿的事情,可以换个方式,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出来。易长安的父亲,在到了某宝宝文化艺术展览馆成立的那天,自以为喝了些酒,写了些对立的材料,就可以充斥掉风光朵朵的专家讨论会。显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人民群众的情绪可以输出,但未必会能坚持持久。在那些满腹诗书气的专家学者面前,无论是气场、经验、口才明显差个一大截。

    况且,闹要闹到点子上。如果说不到点子上,受苦的其实还是自己。小说,用妓女这个代表性人物,把两家人,不能说紧紧的串起来。但可以说,是两代人的事情,也是解决一个个人心里的问题的还原。

    秦奶奶这个被作者描写出的人,一个在旧社会做过妓女的人,一个没有裹脚的女人,一个在具体时期被整天批斗的人。因为有了教堂,有了传道士的话语:“别人说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你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从那以后,一个不识字的人,后半辈子就和《圣经》相伴,和教堂共存亡。直至保护耶稣,而死掉。徐则臣在这里的描写,也突显了,信仰,名著的重要性,以及在没有人相信或者看不起一个人的时候,代表传教士一方的新型文化力量,积极的改变这人们的内心,改造着少数为数不多人的思想。

    易长安父亲在某宝宝侠妓文化馆成立会上,不及格的表演后。其实不及格的表演,不是在语言上,而是在内心上。他始终放不下自己的老婆过去是个妓女,可这又有用吗?最后还要靠晚辈,秦奶奶的孙女同样像传道士,像秦奶奶的几句话,所安抚。一个在外飘荡多年的秦奶奶的孙女,都已经慢慢放下了。谁又不可以放下呢,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吧。所谓放下,就是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善待自己和他人。

    以上这一段的描述,也显得很沓长而天马行空。但终究属于对昨晚阅读的一个真实反馈。突然想起《白鹿原》的开头,陈忠实先生,用了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现在想想,人家巴尔扎克够优雅的吧,用秘史来形容贴切而生动。

    据说徐则臣为了写《耶路撒冷》曾经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期、酝酿期、考察期、实践期,我想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始有终吧。

    再写《耶路撒冷》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写《耶路撒冷》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rh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