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守时这件事,而且越是属于社会定义的成功人士对于迟到这件事的容忍度越低。
其实迟到这件事归结到概率和不可控因素上来讲其实是很难避免的,谁都不敢自信满满地保证自己每一次都不会迟到,说不定下一次就会打脸了。
但是我们会发现,越是优秀的人在守时这件事上的要求越苛刻。
据说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曾接受一家媒体专访,主持人及其团队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三分钟,王健林直接当着剧组的面走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越是厉害的成功人士对迟到的态度越是难以容忍呢?
1、时间颗粒度的不同,导致时间敏感度的不同。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对时间的敏感度不同。
比如说,有的人的时间颗粒度是按天算,那么他跟人约时间的人时候经常会说的话就是,明天我找你怎么怎么。
如果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按上午下午来算的话,就会说,我明天上午(或者下午)找你怎么怎么。
按一个小时来算的人会说,我明天几点左右找你怎么怎么。
也就是说,时间颗粒度越小的人,对时间的敏感度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精细到分钟的人,你迟到个几分钟,就算是挺严重了。
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跟同学约好下午几点逛街,结果我俩很有默契地各自迟到了一个小时,而且这种默契每次都能凑效,所以从来都没有因为对方迟到而生气。
现在再跟人约时间,根本不可能容忍迟到一个小时的现象了,但是迟到个半小时以内自己貌似还是能够接受的。
说明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只是相对大学时期有所提高,总还是认为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存在,觉得情有可原。
但实际上根本原因还是时间颗粒度的问题,我认为我现在的时间颗粒度大概在两个小时,大学那会应该按半天算的吧。
据说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所以他不能容忍迟到几分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后面肯定还有别的行程,耽误了几分钟的时间,后面就会像多米洛骨牌一样受到影响。
2、时间颗粒度不同的背后,是价值的体现。
为什么越是厉害的人越是珍惜自己的时间呢,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啊。
一个人越有价值,他的时间就越值钱,所以浪费他的时间就是在浪费他单位时间内原本可以产生的价值。
所以时间颗粒度不同的背后,是价值的不同。
假如一个人一分钟可以创造的价值是1000元,另一个人一小时可以创造的价值是10元,你认为谁会更加珍惜时间,谁的时间颗粒度会更小。
所以一个人因为别人迟到了几分钟而耽误了几千几万的损失,另一个人却没有太大的区别,你觉得谁会对迟到的容忍度更低?
3、提高时间颗粒度的精细度,从提升能力和效率着手。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既然时间颗粒度是价值的体现,那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再怎么折腾也提升不了什么价值了啊。
我觉得这大概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如果你不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就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有价值。
既然目前还做不到单位时间内价值的提升,就先从提升能力和效率着手,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就像我们练习写作的初期,可能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很有限,写不出什么有质量的作品。
但是可以先以量取胜,以频率取胜,随着练习的越来越熟练,我们的综合水平就会越来越提升,我们能写出好作品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所以提升做事的能力和效率,是提升时间颗粒度的精细度的前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看一个人时间颗粒度的大小,其实就是看他安排事情的精密程度。
所以你可以测算一下,你的时间颗粒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呢?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平时安排一件事的习惯是什么样的?
比如,你习惯说,我下午有空,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
你习惯说,我下午两点到三点有空,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小时。
你习惯说,我下午两点到两点半有空,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个小时。
越忙的人时间颗粒度越小,越有价值的人时间颗粒度越小,目标感越强的人时间颗粒度越小。
我也将努力改善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大家也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