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来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出于热心,我会设法对这问题进行解答。不幸的是,提问者或者因为智慧不够,或者因为害羞,或者因为犹疑,她/他的问题并非是出自本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我回答的如何切题和深入,其实都没有帮助。
因此,当良好的沟通机会到来,即有人向我提问时,我常常要提醒自己:且慢,让我来帮她/他理一下思路,看看这问题是不是出自本意。在大部分情况下, 当真正的问题浮现出来,提问者自己便可以解答。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例子,是在阅读张五常的一篇随笔。他记载了这样一份经历:
“当佛利民解释某法国学者的货币理论时,我问:“他的主旨是否若时间长而事情不变,人们就觉得沉闷?”佛利民答:”你是要问是否时间越多,时间在边际上的价值就越少?”这一改,就直达经济学上”替换代价下降”定律,他无需答我,答案已浮现出来。”
这是学术探讨的例子,略微有些难懂,不过大意是很明白的,引导学生正确地问出问题,有助于学生迅速地增进知识。当然,生活上帮助提问者问出正确的问题,要复杂的多。在这方面,史蒂芬.柯维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错误的沟通示范:
“爸,我受够了,上学太无聊了。
怎么了,儿子?
太不切实际了,我什么也学不到。
儿子,你只是还没看到,我小时候也这样想。等我长大了,我发现那些课还挺有用的。你再坚持一下,时间会证明一切。
可我已经学了十年了!你告诉我平方差公式对我将来做一名汽车技师有什么好处吗?
汽车技师?你开玩笑吧?
不是,我认真的。我那个发小,乔伊,辍学修车赚了一大笔钱。
你要看的长远。过几年,乔伊会后悔的。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个更体面的工作。
谁知道呢,乔伊做的挺好的。
听我说,儿子,你真的尽力了吗?
当然尽力了,我就不是读书的料。
你上的可是好学校,你要有信心。
可是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没用。
你有没有想过,我和你妈花了多少心思培养你,你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好吧,我知道你们不容易。可是读书根本没用。
那你要更努力一些才行,少看点电视。
问题不在这儿,……算了,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了。”
若以增进彼此了解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上面的对话很明显没有达到任何沟通效果。父亲再一次确认了儿子厌学的事实,儿子再一次确认了父亲没法帮他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反思,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父亲作答太快,而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儿子的本意。孩子系统思考的能力还处在构建中,当人生出现细微的挫折,他还没有掌握就事论事的技巧,很容易陷入全面否定的迷宫。作为父亲,要做的是,不要跟着孩子一起走进全面否定的迷宫,而是帮他逐步追溯,追溯到那个导致他消极情绪的细微挫折。当然,也有很罕见的情形,这挫折并不细微,不过,无论如何,得知真正的问题所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仍然基于上面的场景,史蒂芬.柯维尝试了不一样的沟通的方式。
正确的沟通示范:
“爸,我受够了,上学太无聊了。
你是说上学让你觉得沮丧。
是啊,我什么都学不到,浪费时间。
你觉得上学没有任何用处?
算是吧,我学的那些好像以后都不会用上。你看,乔伊,辍学了,修理汽车,赚了一大笔钱。
你是说乔伊的选择是对的?
嗯,我觉得他有道理。他赚了很多钱,也有可能以后会后悔说不定……
你的意思是说乔伊会认为自己的辍学是错的?
有可能吧。不受教育好像很难特别成功。
教育确实很重要。
嗯,没有文凭好像找不到好的工作。
我赞同你的看法,教育有助于你未来找到好的工作。
没错。不过,我有点担心。但是,你不要和妈妈说。
你不希望你妈妈知道?
呃,有点。算了,她知道也没啥。我今天做了一个阅读测试,表现很差。老师说我阅读水平只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可是我都高中了。。。。。。这样下去,我高考肯定不会及格的,不及格就上不了大学。那还不如现在退学呢?
哦,你现在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办了。
是的,您认为我该怎么办?
我想还是有些办法可以试试。
比如呢,爸爸。
上个阅读辅导班。
我查过了,有一个辅导班,但是时间和我课程冲突。而且周末还要去。
嗯,这个是有点辛苦。
很辛苦,我周末还要去社团排练。
你不想失约?
是的。不过,如果辅导班确实有用,也可以尝试一下,我就怕没用,社团的事情又放弃了。两头都没有收获。
你担心辅导班没有效果,还耽误了社团的事情。
是的,我该怎么办?”
事实上,到此为止,答案已经很清晰了。儿子并非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需要的是自己的答案被确认一下。这次沟通最宝贵的结果其实并非是父亲帮助儿子树立去阅读辅导班的信心,而是父亲能引导儿子选择去承担责任。其实,无论儿子最终去辅导班,还是继续去社团排练,都是值得鼓励的,关键的是他要学会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作为父亲,需要做的不是帮他选择,而是帮他理清他有哪些选项。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请别人拿主意的冲动。极端情况下,孩子刻意制造与父母的敌意,也是为了逼迫父母帮她/他做选择,至少缩小她/他的可选范围。这样的话,在未来,当事情最终未能达成时,她/他便可以推卸责任道:“当初都是你们要我这样做的……我本来不想的。”对于父母而言,倘若没有培养出子女主动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习惯,即使子女的学业再成功,也无法转化成子女人生的幸福。当然,培养负责任的品质是另一个话题,此处就不再展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