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孩子自由,不代表不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处在自然性的家庭环境里无拘无束地成长,家长顺着孩子的天性让其任意发展,给予孩子过多的“自由”,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想法或者要求,如果大多都能得到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们的认可和支持;而且家长不去及时的纠正孩子错误的、不合理的、和自身实际年龄不匹配的言谈行为时,孩子则认为自己所想的、所做的、所要求的都是对的,都应该得到也必须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随心所欲、自私自利和依赖他人等个性心理特征。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创)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个体,大多数在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匹配上都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以致他们在成年后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内心还像个小孩子一样任性随意,用自小在家里形成的认知与行为习惯去为人处事。既不清楚自己的不当言行有可能会给人给己带来不利的影响,也难以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面对工作、恋爱及婚姻等人际关系层面时,如果遇到自己之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者自己难以应对的困难与挫折,就没有能力去化解,受到打击,难以承受,随之会产生沮丧、失落、悲观、压抑、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并且难以从自己身上去查找原因,多将责任归于他人。有的对于惹出来的麻烦还依赖家长能够像小时候一样去帮他们解决。而往往事态已经超出了家长能够解决的范围,此时,他们只能自食苦果,而家长也会对当初采取的纵容型教养方式后悔不已。
2.好孩子离不开好父母的教导
形意心理学所独有的恩威并施型教养模式认为,个体从出生至成年的初期(1~16岁),其个性的发展方向和整个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依赖家长们应用其自己或者参照他人的家庭教养模式来引导。而这个时期,既是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理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期,也是个体习得自律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知识与技巧的关键期。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能得到家长们合理、正确的教养模式的引导,那将会促使个体在独自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时能驾轻就熟地发挥其自我逐渐积累的正性潜能。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创)
家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情绪、心态、性格、品德、思想、人际关系、处事技巧、压力应对、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所表现出的处理方式与能力,孩子会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习得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好孩子离不开好父母的教导。家长抚育教养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要积极的学习心理学、亲子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如有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如果家长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也能更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