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茹
儿子今年十六岁,九年级,正是青春好年华;而我已经四十六岁,即将面向“知天命”。
我和儿子算是不错的好朋友!
他有心里话基本不瞒我,我有什么想法也和他交流。儿子半年前开始住校,周末回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度过。我了解他的情况也主要是在他回到家里,我问他说,或者他主动和我聊聊。
我尽量的不评判孩子,而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和他聊学校,聊对人对事的看法。哪怕他的看法不切实际,哪怕他情绪激动抱怨不止,我也不过多评论和指责,他说我就竖着耳朵听。
我有时也会替他着急担心,但是我忍住自己的那个爱心,努力相信孩子会慢慢学会管理情绪,处理事情,我只需要给他支持和爱!
其实,我也曾深陷和儿子相爱相杀的痛苦!
三年前,儿子刚刚踏入初中,正逢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强。
那时的儿子,我用“三不和尚”来形容。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组硅胶小摆件,三个小和尚,一个捂着眼睛,一个捂着耳朵,一个捂着嘴巴。原意是“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
而用来形容我儿子,那就是不听你说的所有话,不看你做的所有事,不和你说任何的心里话。
那两年儿子和我出门时,总是带着帽衫上的帽子,耳朵里塞着耳机,走路不和我并排,也不会让我拉着他的胳膊。回到家中,他的房间门总是关着。
我们就像两个世界的人,我被隔在他的房门外,也隔在他的心门外。看着儿子在自己的世界里迷茫折腾,我内心痛苦焦虑极了。我感觉我就要失去这个儿子了,我决心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而改变!
改变源于学习!
我参加了山东一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各种心灵成长课程,特别是中心创办人李莉老师研发的人偶心理游戏疗法的课程。
当我拿起代表自己的小人偶,看到自己的内心状态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而代表儿子的人偶是一个青春期的小男孩,我一下明白了,我为什么那么担心孩子?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总是想占上风,用我的所谓成功经验来指导孩子,招致孩子的反感和抵抗;孩子做什么,我总爱评论,总是找他的不足,孩子完全不信任我。
在对待儿子的行为中,我的心态就好像是一个没完全长大的青春期孩子,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对未来的担心。
没有对孩子的信任、没有对孩子的欣赏,看到的全是孩子的不足。孩子身上的优点被我忽略不计或是认为理所当然。我把自己即将进入更年期的焦虑传导到了孩子身上,用所谓的担心他的未来来掩饰自己即将面对的未来,内心深处其实是自己的恐惧和不相信!
在觉知到自己内心的状态后,我努力的学习成长。一方面是在一泓的心理课程中疗愈自己过往的创伤和痛苦,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滋养。另一方面我还学习各种能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技术,如人偶心理游戏疗法,美国正面管教理论,美式催眠等,儿子成了支撑我继续学习的最强大动力。
如今,走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我和孩子都迎来了和煦的春天!儿子虽然还会有各种情绪和缺点,我能放平心态去理解他。我鼓励他大胆的尝试他的一些想法,努力将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能变成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
儿子也越来越成熟。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他也能心平气和的去面对;他的自信心一点一点建立起来;在班级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学习和生活的自律性都有很大进步,成绩也有所提高。
现在的儿子,不再是“三不和尚”了!
他的耳朵不再堵上,他的眼睛里会看到妈妈的付出,他也不再掩藏他的内心,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想法。因为他知道,无论他说什么,他在妈妈面前都是安全的,不被评判的,甚至多数时候是得到肯定的。当我表达我的不同看法时,他明白我是在和他分享我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我要强迫他按照我的意愿生活。
我们成为了相处和谐的朋友。他也逐渐度过了青春期的“雷区”。
在我的咨询和生活中,目睹和听闻了众多青春期和更年期的胶着战况。也许我和儿子的成长,能带来一种别样的青春期更年期之相遇!
更多心理交流请关注作者微信,长按二维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