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14日,霍金去世。
这一消息在全世界掀起一阵悼念的热潮。霎时间,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以及各家网站关于霍金先生的消息满天飞。
几乎所有人都在细数霍金的成就,他的贡献他的著作,他身残志坚且创造的伟大奇迹。因为我们都公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可是我却钟情于一篇公众号文章《对不起,霍金不是你朋友圈里的样子》。很走心的文字,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热爱音乐、喜欢赌博、总是用轮椅轧人脚具有童真童趣的小老头。
在这里,他不再是一个披着光环的名人,而只是一个和爱因斯坦相互调侃相互逗笑一起打扑克的人,只是一个撒娇卖萌执意爬长城的人,只是一个不能在电影中出镜也要争取到配音的执着的人...
他也是一个人,他就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离不开吃喝拉撒睡的肉体人。
只是我们都习惯了仰视的姿势,却忘记了稍微低垂脑袋离得更近一些看得更真实一些。
02
今天又看到一篇文章,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兼设计师的演讲。
他先讲小的时候妈妈让她把社区楼下花圃里玫瑰花移走一些,种成了菜。不久以后邻居发现了,就把所有的玫瑰花都清走了,全部种成了菜,花圃变成了菜园。
他开始思考,如果设计师知道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他还会不会设计那么美丽的玫瑰花圃。
后来去国外读博士,一次回国偶然经过一所学校,看到小贩们用一根晾衣杆把盒饭传送给围墙里面的学生们。
设计师所设计的围墙,就这样轻易被一根晾衣杆捅破了。
一些平凡的人总是用自己的智慧挑战设计师的所谓巧夺天工之作,而目的不过是人生而为人最基本的需求。
后来他回到墨尔本,不再专注于研究各种参数图纸,而是开始跟踪一个在围墙边卖盒饭的小哥。
他这样说:这四年里,我目睹了这种平凡的人是怎么用生存智慧和草根策略,去把设计师在电脑上做的各种各样的精密图、在现实中做的各种各样的多维空间给颠覆的。
后来回国,他在二十多所高校里分享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人问他,怎么想到研究这样一个群体。
他懵了,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只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从小便被教导的价值观的问题--人人平等。
03
接下来他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让一组学生跟踪卖糖葫芦的阿姨。
第一天和第二天,学生关注并记录阿姨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以及移动轨迹;第三天他们发现了阿姨和城管之间的对抗,然后根据之前的观察为阿姨设计了三条逃跑路线;第四天的时候学生变身为卖糖葫芦的小贩,又发现了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就是无法上厕所。
最后学生才把自己变成设计师,为她设计了一个变形金刚。这个变形金刚可以一直变,可以变成一个厕所,可以变成一个卖花的、卖衣服的工具。它不仅只用来卖冰糖葫芦,还能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变法和功能。
这就是他们最终的设计。
当然演讲的内容不止于此,还分析了社会如何从上海弄房式由内向外的模式变成了如今高楼公寓式由外向内的生存模式。
但今天我只想引用到这里,因为和“人”有关。
04
我们发现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口号都离不开“人”,但是我们还发现我们依然要动用体力、脑力去和社会即存的设计做对抗。
以人为本,人的生存为基础,但是我们已经在这层生存的基础上有了太重的负荷。
禅宗公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小弟子总是问师父什么是佛法。老师父总是卖关子不肯告诉他。最后师父问弟子:你吃饭了没有?弟子回答吃过了。老师父说:吃过了就去洗碗。
一段言意不明的话,却告诉我们:吃饭、洗碗是生存的基本需求。
但是现在,所谓的设计感、品牌满足了我们无限的虚荣也增加了我们生存的压力。就像最初穿衣是为了蔽体,现在却是为了攀比时尚好看,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05
我相信无论是居于多么高位、做着多么高级工作的人,最终都要回到我们不过是“人”。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问题,无法一一罗列。我只是想要大家一起思考,我们究竟是如何以人为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