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0624/2f3facf1749457fe.jpg)
传奇性历史剧《乱世精英》第 10 集(十三)
(接前一篇)
韩雁:“嗯嗯,这倒说得通。哎呀,真是个传奇的僧人。”
司马义:“这个僧人平生日日诵读法华经,圆寂以后以瓦棺葬之,并且在瓦棺上刻上僧像,那瓦棺上的僧像栩栩如生!”
韩雁:“奇了,真是奇了!最奇怪、最关键的是,还从僧像的头颅和嘴里生出两棵莲花!”
司马义:“对呀,这就叫口吐莲花!”
韩雁:“口吐莲花?哟,还真是口吐莲花,呵呵呵呵……”
司马义:“啊这个,口吐莲花!于是,地方官赶紧将此事奏报朝廷,朝廷降旨赐建莲花寺,后又改名为瓦棺寺。知道啦?这瓦棺寺就是这么来的。”
韩雁:“这么说,这瓦棺寺还真有来历啊!哎,那怎么又会写成瓦官寺的呢?就是没有木字旁的,那个当官的官,瓦官寺呢?”
司马义:“据说啊,那一带地方呢,有很多官办的陶器作坊,烧制很多官瓦,有种说法,瓦官寺也由此而得名。”
韩雁:“这个,好像不大相干。”
司马义:“是啊,我也这么想。如果真的要以官办陶器作坊,就是烧制官瓦的陶器作坊来作为寺院名的话,那该叫官瓦寺才对呀,不是吗?”
韩雁:“是呀!官瓦瓦官……,这么说,还是应该写成有木字旁的棺,棺材的棺……”
司马义:“啧,其实它就是棺材的棺!瓦棺寺。”
韩雁:“哈,这么肯定?哦你刚才说,是一本什么书上专门记的这些?是不是又买到什么资料典籍了?”
司马义“嗯,还真让你猜着了!我呀,又买到一本极好的史料书籍,我刚才说的那个瓦棺中僧人口吐青莲的传说就是这本书中记载的。”
韩雁:“可靠吗?”
司马义:“可靠啊!这本书叫《六朝事迹编类》,是宋朝人张敦颐编撰的。来,我给你看。” 他拉着妻子回到书房。
10-31 司马义家书房 (内,日)
司马义:“看,就是这本。”
韩雁:“我看看……,哟,还是文言的。”
司马义:“其实呢,相对地说,在历史上,有木字旁的这个‘瓦棺寺’作为寺名的年代不算很长,大概唐朝初期还在用。”
韩雁:“唐代初期?”
司马义:“对,唐代初期。但到盛唐时期,这么说吧,就是在李白那时期,就出现瓦官寺了,就是不用木字旁的那个官了。”
韩雁:“哦,李白那会儿就出现没有木字旁那个官了。嗯,我知道,李白多次到南京,当时的南京已经不叫建康,而是叫金陵。”
司马义:“没错,南京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在唐代,南京就叫金陵。”
韩雁:“李白有不少写南京的诗,有一首诗就叫:登金陵凤凰台。”
司马义:“对,李白还有一首诗,叫‘晨登瓦官阁’,这个官,就是没有木字旁的官,瓦官阁。”
韩雁:“嗯,瓦官阁,瓦官阁?哎,前面剧中不是还有个望江阁吗?望江阁里的戏还挺精彩的。”
司马义:“对了,望江阁就是借用的瓦官阁。”
韩雁:“望江阁就是借用的瓦官阁?那你干嘛不直接用瓦官阁呢?瓦官阁还更有历史真实性呢。”
司马义:“不成啊!历史上的瓦棺阁呢,是梁武帝时期建造的,非常雄伟,是当时建康城的最高建筑。瓦官阁一直到南塘李煜时期还在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