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22

2018-11-22

作者: 熙熙熙哈哈 | 来源:发表于2018-11-22 22:50 被阅读0次

《竹涧焚香图》,马远 [南宋]

《新纂香谱》·龙涎香

作者: [南宋] 陈敬

叶庭珪云:“龙涎,出大食国,其龙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卧而吐涎,涎浮水面。人见乌林上异禽翔集,众鱼游泳争噆[1]之,则殳[2]取焉。然龙涎本无香,其气近于臊,白者如百药煎而腻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能发众香,故多用之,以和香焉。”

《潜斋》云:“龙涎如胶,每两与金等,舟人得之则巨富矣。”

温子皮云:“真龙涎,烧之,置杯水于侧,则烟入水,假者则散,尝试之有验。”

注释:

[1] 噆「cǎn」:叮咬。

[2] 殳「shū」: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选自《新纂香谱》,[南宋] 陈敬,中华书局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古人的香品

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武侠小说里听到这个词:龙涎香。

这个名称听上去颇有传奇色彩。其实在古代,的确有这种极其珍贵的香料,而且因为价值千金,所以龙涎香常常仅供皇家内院使用。

煮茶、吟诗、焚香、抚琴,是古人风雅生活的一部分。在很早之前,佩戴香草就已经是君子的象征了。屈原在《楚辞》里就不止一处写过自己身佩兰草、杜若,以示高洁的品格。如《离骚》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样的诗句。而直到现在,我们也会在端午节时悬挂艾草、佩戴香包。

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唐代银制镂空纹花香球。内置薰香,始终保持水平不倾。古代富贵人家也有焚香薰染衣被寝具的习惯。《红楼梦》里就有写道,刘姥姥吃醉了酒倒头歇在宝玉房里,被袭人发现了,连忙又重新收拾寝被,还用薰香将衣被重新熏一遍。

《新纂香谱》中介绍了上百种香品。“龙涎香”这一条中说,古人认为龙涎香是海中栖息在大石上的龙,睡着之后吐出的龙涎所制成的。龙涎极其珍贵,甚至达到与黄金等价的地步。所以在古代是禁榷之物,仅供皇家,民间不得交易。

但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所谓“龙涎香”就是抹香鲸肠胃中的一种分泌物。经过海水冲刷之后,由黑变白。白者为上品,需要经过百年以上的海水浸泡才能将杂质全漂出来,成为细腻白净的龙涎香品。而黑色就次一等。

古人焚香自有一套方式,也就是香道。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起。燃香渐渐就与士人儒道相关联。隋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燃香的风俗逐渐多元。宋元明清,燃香渐渐成为儒家理学、士大夫个人兴趣的象征。各种专门研究香品、香具、香料来源与典故的小品文集逐渐盛行。

唐代诗人罗隐有一首诗《香》,借焚香一事抒情:

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诗中的“博山”就是古人常用的香具“博山炉”。

古人燃的香按照形状也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有我们常见的线香,也有塔状的香塔。还有印香,也就是篆香。宋代词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著名词句:“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说的就是这种制成心字形状的篆香。

不同形状的香品

文 / 子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zr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