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杜杜,专注的事:阅读,写作。全网同名,文章均首发于本人微信G众号【杜杜的书房】,欢迎来访!
我们身边90%的人一直面对这样的困境:十分努力,却看不到希望。
当我们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时候,总会定这样的自律清单:
每天6.00起床,跑步1个小时,阅读30分钟,每个星期看几部励志的电影,看TED演讲,每个月做复盘... ...
将每天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还不够,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更好。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大概1个月左右,我们确实会有所改变,毕竟之前闲的时间太久了,需要填补的空白又很多。
所以,感觉到自己进步了不少,但是,再过段时间,渐渐地发现还是看不到希望。
01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进行的早起、跑步、阅读所有这些自律活动,都只是围绕着我们自身展开。
长时间坚持是可以养成一些好习惯,让自己变优秀,但是这些好习惯并不能带给我们直接的经济利益。
只有不断获取收益,才会感觉到努力没有白费。
俗话说的好:“优秀又不能当饭吃”。
努力的同时带来经济利益,让我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高,才能激发继续努力的动力。
就像一个满腹经纶的博士,虽然学识渊博但是却不会跟别人交流,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尽管人很优秀,但是优秀的人不能给社会创造任何价值,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就没有社会价值。
02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学会产出,有产出就会有价值。
比如写了一篇文章,可以找到情感共鸣的人,或者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文章便会得到别人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看文章的人多了自然会产生流量费,广告费。
再比如画画,只有画得好,才能办画展,有人欣赏你的画,才能卖出好价钱。
还有弹钢琴,弹的好可以当钢琴老师,也可以演出,这些都是会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
像写文章,画画,弹钢琴都属于技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被人需要,从而产生经济利益。
03
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刺激,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努力毫无意义。惰性会促使我们恢复到以前摆烂的状态。
然后,过一段时间又会产生焦虑,再次开启自律模式,循环往复。
就像滚轮里奔跑的仓鼠,虽然每天都努力的奔跑,但是,永远跑不出那个圈。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在培养习惯的同时养成自己破圈的能力。
读书的破圈力是输出读书笔记。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工作中可以写出漂亮的计划、报告、总结、为自己加分。
画画的破圈力教学生,开画展。只要画画的技能纯熟,画出有灵感的好画,可以开画展,也可以收学徒,一技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
弹钢琴的破圈力是考级,表演,教学生,赚演出费。如果只是一味地练习,但是却弹不出一首拿出手的曲子,也不敢在别人面前弹,这样弹钢琴有意义吗?自己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享受培养习惯的过程,忽略技能的提高。
但是真正重要的点是,让别人对我们产生需求,我们才能不断地产生价值。
作者简介:杜杜,专注的事:阅读,写作。全网同名,文章均首发于本人微信G众号【杜杜的书房】,欢迎来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