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隆基出生在武则天时代,在这个时代,皇权的继承因为有一位女性的插入,变得十分混乱,不久后,武则天被推到,皇权的继承更乱了。而在这个动荡的皇位继承中,李旦被贬到了偏远的地带。此时的李隆基要怎么做?李隆基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这个意味着大唐有可能就此崩盘。出于对大唐的责任感,李旦最后还是决定了担负起大唐的命运。而这的第一步,就需要让自己的地位上升。
为了让地位升高,李旦用了一个十分强大的东西——天意。在短短一点半的时间里,李旦让自己的所在地出现了19件吉兆,这都象征着李旦所在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天神下凡”,总之不同寻常的人。加上李旦一直在拉拢亲戚朋友,以及朝中的官员。不久后,李旦上位。后来,李旦的太子自己主动弃掉了太子的位置,把太子禅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李隆基。也就是说,李隆基现在变成了太子。不久后,李隆基上位为皇帝。
此时,李隆基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唐朝混乱的皇帝继承制度,以及有些腐败的朝政,相当是李隆基自己上位的时候,也发生了和太平公主的争议。而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办法九四任用贤才,革除弊政。但是李隆基并没有选用曾经帮助过自己得取皇位的那些功臣,因为这些功臣是和在乱世出手,他们是灵活多变的纵横之人,对于和平的时期的治理没有太多用处。而且,这些功臣多半都十分自傲,他们认为江山都是自己和李隆基一起打下来的。所以对于李隆基的臣服度肯定不高。所以,李隆基开始一一驱逐这些功臣,提拔那些有能力的治世良臣。
而其中一个被提拔的人才提出了对于治国的10条建议,也成为十事。这十条建议包含了:内外只要、管好身边的人、君臣相处之德与屏蔽武周朝的弊处。而这些好的建议全部都被李隆基采纳。在李隆基和不少贤臣的一同治理下,在开源二十八年底,出现了这样一组数据:天下总计1573县;84128户;48143690人;一批丝绸的价格甚至跌至了200文。这也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李隆基在做了30年的皇帝后,明显感觉有些累了,但是李隆基并没有把皇帝传给自己的太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样子李隆基会没有权力。除此之外,李隆基还找了一个叫做李林甫的大臣帮助自己掌握朝政。这个李林甫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大臣,他在朝廷中化钢为柔,柔中有刚。他与人相处,如长者,如春风。但这其中有隐含着杀气。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事事都顺着李隆基。但是,李林甫也是有目的的,这就是永远当上宰相。这也就需要干掉剩下所有可能与自己抗衡的大臣。有一次,他举行了一次科举,并且除了一道非常离谱的考题,结果是无人上榜。而李林甫却对李隆基说这个事野无遗贤,也就是民间没有现任可以重用了。
这样,唐朝进入了一个十分繁华的时代,那么这个时候,李隆基还想干点什么?自然是开疆拓土,唐朝内部已经如此繁华,当然要向外征讨。征讨固然离不开士兵,而李隆基的士兵并不是自己的,因为常年的不打仗,唐朝的兵力有现空虚。但是这个不要紧,用钱买就可以了,而这些士兵中包括汉人士兵,也包含胡人士兵。士兵可以用胡人,但是将士是绝对不行的,不然到时候打起仗来,由胡人带领的军队比一定是工代北方,还是中原呢。
而对于汉人将军的权力为题,李隆基采用了节度使制度。也就是在边疆安排若干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拥有着兵权。这样单一的节度使并不会拥有太多的权力,也比让中央统一调配要方便的多。这套制度很是管用,不久,大唐打下了许多的板块。
可是这个时候李林甫提出了一个注意:把边疆的文武官臣改成番将。给李隆基的理由是要是重用文武官臣,这些人因为太注重文书,并不会英勇作战,而是可能会逃跑。而番将并不像文臣,他们英勇,而且会对李隆基的封赏抱有很大的感激,会很忠。但那时其实,李林甫是害怕那些在边疆的大臣立了战功,回到朝中和自己做对,才提出了此建议。
但是皇上李隆基并不知道,听着李林甫的建议很有到了,于是就真的按照他所说的做了。而在他封赏的番将中,有一个叫做安禄山的番将,十分的忠。于是掌握了20万的大军,占国内总兵了的1/3.
在公元752年,当了19年宰相的李林甫去世。但是大唐的政治已经昏庸腐败。此时花钱如流水的李隆基发现国库里的钱不够用了。怎么办?只有从百姓身上剥削。于是他人用了大臣杨国忠,这个人十分睿智,但是把自己的才敢用在了想出各种办法让人民不漏税的方法。这样,大唐的财富却是多了起来,但是人民手上却是一分钱都没有,甚至出现饿死街头的场景。
加上杨国忠在政治上的瞎搞,不久后,安禄山以征讨杨国忠的名义率领20万大军攻打大唐的首都长安,安史之乱爆发了。此时,杀掉杨国忠显然是没有用的,因为安禄山这次出军多半是为了征讨大唐来的,所以李隆基并没有杀掉杨国忠。但是仅有9万兵马的李隆基是肯定打不过拥有20余万兵力的安禄山的。此时,只有防守可以行得通。因为长安的地势本来就合适防守,只要堵住洛阳和太原这两大关口,是可以防守住的。但是因为李隆基的军队季节的实在太过于仓促,导致洛阳迅速失手。李隆基的军队只能退守到最后的关口——潼关。但是不久潼关也被安禄山公婆。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年过70,再也不想20岁的那样了,没有了50年前的勇气,所以,半夜凌晨的逃出了长安。随后,李亨继承了皇位,因为要平复叛乱,李亨不得不在中原内部建立节度使,经过长达8年的苦战,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复。但是,各地节度使的实力又开始增大起来了。唐朝也没落到了晚唐。
其实,回顾我们历史课隋唐部分上所学的三位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这三位皇帝与秦始皇,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十分相似。隋炀帝与秦始皇的时期,都是进取的时期。像什么修长城运河,科举制都是想要巩固王朝,是个奋发有为的时代。而到了唐太宗,刘邦的时代,则都是自我约束,消极无为的时代。这个时代皇帝认为应该休养生息。最后唐太宗和汉武帝的时代则有是一个革除弊政,奋发有为的时代。最后,陷入了乱世。
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皇帝身上,都发生着同样的轮回。那么,可不可以一直无为,打破循环呢?不行,因为无为事会积累很多的弊政的,而要想解决这些必争,则必须有为。但是而我们发现,这些有位的皇帝在开始的时候都做得很好,把国家带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后来就不行了,什么原因?就是皇帝太老了,那么是不是应该早些传为给太子呢?这个其实又回到了皇权继承这个问题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