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靴子”源于一个单口相声,形容描述一种期待某个结果的心情和情绪。典故是一年轻人租房,租到一位心脏不好,常失眠的老年房东二楼上的的房间。年轻人每晚夜归,扔脱下的靴子,扔第二只靴子的时候,想起了老房东前几天的抗议,于是轻轻放下。老房东当晚等第二只靴子落地,却等了一夜没睡。
隔壁家两个男孩儿,大的7、8岁,小的3、4岁,我每天都要饱受他们冲锋陷阵的踢踏式奔跑带来的扰民感。周末的早晨这种声音显得尤为刺激,真的,更刺激的是一阵奔跑后骤然停止,你完全不知道下一阵什么时候出现,也许2秒后也许2分钟后但是大体不会超过5分钟,我就经常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有一朋友,她说小时候出去玩,到吃饭时间,妈妈喊两次如果不回来,那么……好,这顿饭便不用吃啦,因此她有了规矩,只要听到喊声立马回家吃饭。现在有几个家长舍得?甚至可以花时间跟孩子“斗智斗勇”纠缠一下午就为了一口饭;还有的家长硬喂着吃饭,美其名曰怕弄脏衣服怕吃的少,还不如承认你作为家长图省事省心索性赶紧灌饱了事儿,他不吃,证明他不饿。
以前的孩子,吃饭不许看小人书不许到别人“门口”夹菜,不许交叉使用筷子。现在的孩子吃饭需要看Ipad动画片进行,长辈在孩子吃过之后才能吃饭……小时候一次妹妹在自己家里捡一毛钱偷偷买了糖,从她捡开始,余下举动都在母亲眼里,回来后被罚站一下午,从此她有了规矩!很多人觉得那些所谓管束并无卵用啊,的确没有因为这些“小事”而长大后成龙成凤。但我想潜移默化的东西会影响你长大成人后对人对事儿对生活的态度。
小朋友3~5岁属于好奇,探索,模仿阶段,但也是隐隐可以听懂人话,5岁以上的大多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的明白你表达的意思。有个小故事,一个妈妈刚上飞机就给每一位乘客发了自己做的小点心,并诚恳祈求大家稍后谅解,因为孩子淘气,同时她尽量去维系,也许故事终究是故事过于理想化,但说明态度很重要。
对于奔跑的孩子,很多家长会有同感:孩子都那样淘气,管也管不住,还能天天打?请仔细看看这句话问题所在,小孩子都淘气,淘气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热爱运动是好事儿影响别人就是相对坏事儿。管不住?是你不想作为不想管。还能天天打?谁让你打了,如果打有用,还要未来的警察干嘛。
如果你腾出拿手机的手,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搭积木……也许他就不会跑来跑去。如果他打碎了你几千的茶壶你会不会“教训”他?会!因为涉及了你的利益,而孩子跑来跑去影响别人对于你却可以不必理会的专心玩手机。这大概就是你不作为的根本吧,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想去想办法解决。
很多家庭误解了西方开放式教育同时又忘记了老祖宗的规矩,到底是因为没想好就生了孩子?还是孩子太淘气?到底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另外一只靴子何时落地?
关注小Q,请留言,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却总纸上谈兵指手画脚于孩子教育的小Q,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