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500字
选择沉默的羔羊

选择沉默的羔羊

作者: 豆丁豆炒豆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00:21 被阅读0次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当羔羊安静下来,你是否听到心灵最暗处的呐喊和低语?”,安静的羔羊,面对暂时的安全,它内心深处的呐喊是对黑暗的痛恨还是对自我的否认。想了很久,最终想用校园暴力最为自己的选题,而沉默的羔羊,在我看来和那些遭遇过校园暴力的被害者一样,回顾他们的内心,在童年中挥之不去的无助和伤痛,成为他们一路的记忆。

    前段时间,一个时长22秒的短视频中,一名女生被口罩蒙眼,被数名女生围住,遭遇40多次扇耳光。被打女生疑鼻子出血,围在她周围的孩子穿着蓝白色相间的校服,高翘的马尾或者散开的拉直的长发,在镜头前移动,时而传来听不懂的方言,伴随着响亮的耳光声,在视频的提示字幕上,加速处理后数字停到了42次,视频只要短暂的2分钟,但是这42次的耳光谁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还会有多久?当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愤怒只是暂时,因为时间会告诉我,这些孩子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曝光意味着初级的拯救。但是,那些被沉默的多数,她们的拯救之路又在何方?

    凭仅存的记忆,童年在我的回忆簿上乏善可陈,但是学校的存在碎片却成为可以凭吊的故事。其中,校园暴力成为始终回荡在脑海的画面。没有人愿意回想痛苦,能够隐藏的绝对不会曝晒在光明之处,那些见不得光的黑色物质,也最好能够在时光机中碾碎,但是,时光就是看热闹的心态,耻笑你的伤口,越发的难以抹去。很小的时候,以及忘记是几年级,那时候的我,会以优异的学习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也成了我可以趾高气昂的借口。小时候就是喜欢争取职位来彰显自己的独一无二,不管是什么都可以。我也忘记自己当初是做了什么职务,但是可以清晰的记得,我是可以管理好多同学的,比如在放学后的卫生清理时,我可以安排我想要安排的人做事。看似小小的权力,成为我紧握的自信,也成了我第一次记忆中的校园暴力,那次绝不是我的错,但也不会一点错也没有,分配的任务没有被及时做好,在激烈的言辞中,我和一个小姑娘大打出手,我没有伤到她丝毫,但是我的眼睛上方被抓出了血,很明显的一道口子。痛感袭来的瞬间,我忘记了哭,因为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明天老师可能会批评,继续在打扫卫生,而对方已经走了。现在看来,与其说是校园暴力,不如看成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毕竟只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但是之所以难以忘记,是后来我妈在一次闲谈的时候谈起我小时候唯一的一次打架,被人抓伤了眼。她还说,回到家后,一直问我怎么的,都不回答,我妈就跑到朋友家问,才知道了这件事,她就跑到那个姑娘家去找她妈讲理,后来怎么了,她们说了什么我都不知道,但是那个小女孩再也没和我说过话。等到很多年以后,我再次转学回到老家上,又很巧合的在新的班级里遇到她,我改变了很多,她也是。她小时候的性格我完全忘记,但是新的年龄,她已经成为这个初中里的一霸,可以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很多人都知道她,混迹于高年级和社会人士当中,学生的身份和她已经断裂。我也没有想到,现在她会成为贯穿我这篇回忆的重要角色。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转学成为我必须的选择,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难以融入的地方就是学校。我已经忘记三年级之前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子,但是转学的三年里,我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记得在那天从老家离开的长途汽车上,看着急速往后退去的行道树,脑海里过的情景全部都是关于朋友,那些在学校里玩的好的小伙伴,还有自己仅存的优越感。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也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抱着陌生感和未知的恐惧,在长长的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我走过了一场迷离的梦。

    在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 42.5% 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 15.0%,职校生7.5% 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中学生一般是处于13至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维日渐成熟却尚未完全成熟,多处于易冲动的叛逆期,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其心智状态密切相关。

    小学四年级,从一次陌生的自我介绍开始,那一年班里转校生比较多,我记得是三个人,因为要重新排座,我们三个安静的站在班级后面,等着老师的安排。不会说普通话的我,一点也不想开口说话,从第一次开始,我就选择了沉默。我已经忘记自己怎么走过那些孤独的日子,没有朋友,同学也不说话,只是和转校的三个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平常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已经忘记是几年级的事,或许是个梦。班里有个很拽的女生,记得他的爸爸好像是一个官,那个女生瘦瘦白白的,短短的碎发齐耳,她说话很少,每次说话也是短句,高冷的样子。我从来没没有想招惹她,每次排队的时候也尽量离她远一点,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围着她形成小团体,从她身边走过,莫名的恐惧散发开来。我们的第一次交集也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我记得是在一次放学之后回家的路上,她在一个街角站着,我故意远离她,绕着她走,但是她还是走了过来。但是的感觉只是觉得自己要和她说句话,没有什么想法。她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要再和XXX玩了”,我当时感觉自己很懵,她提到的名字是一个很没有印象的小姑娘,是我的前桌,我们没有什么交集,多的是在一起讨论小组作业的事,我们也不算是什么朋友,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鬼使神差的说:这个事你管不着。然后就离开了。我没敢回头看她的表情,只想急速离开。不出意外,我成了她们小团体的攻击对象。没有像抽耳光这么严重,只是记得在放学的时候,自己的铅笔盒里被放进去一个很大的蜘蛛,当我打开的一瞬间,恐惧瞬间袭来,手一直颤抖不停,但是我没有哇哇大哭,因为我知道,那是在教室。因为是放学了,我收拾好书包,一路跑回家,在路上眼泪一直在往下淌,我不会告诉妈妈,因为毫无用处,也不会找老师,因为我不敢。比起很多的暴力,这不算什么,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而后来上面提到的那个女生,也顺利的考上初中,之后的事情怎样了,无从可知。一年夏天我到爸妈那里过暑假,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了曾经她们一个团体当中的一个成员,在聊到曾经的小学记忆的时候,她说记忆中的我很孤僻,她们也不想找我的事,因为没有什么理由,之所以会放那只蜘蛛,也只是想开个玩笑,吓唬一下我。她也说,虽然我不怎么说话,但是对我的记忆还是挺深的,因为感觉我很不好接触,也没想到要做朋友。说实话,我也快要忘记她是谁。但是她确实存在在我的记忆中。这三年中我不能说没有一点收获,也会遇到自己的朋友,最好的老师,他们在我最沉默的四年里成为短暂的烟花,闪亮我的童年。

    数据统计,在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九成以上的事件造成人身伤害,在这些有伤害后果的事件中,因暴力行为致死的案件占比为16.7%。此外,“使用管制刀具”成为此类案件在施暴过程的显著特征,而一旦有刀具这类杀伤力强的工具介入,暴力行为的危险系数极大提升,增大人身伤亡的风险值,如“山东济宁鱼台一中学生使用管制刀具斗殴致一死一伤”即是典型案例。

    初中因为自己的学籍的问题,我重新回到了老家上学,父母则因为工作留在外地。我以为回到我的家乡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低估了三年对我的改变。记得第一次去班级报道,小时候的好朋友在课间空的时候来找我,和我聊天,但是我对她的记忆异常的模糊,我能看出她的失落,但是我确实没有想起曾经我们是多么的要好,而这三年我改变了太多。曾经我以为念念不忘的那些时光,就在我一遍遍的回忆中支离破碎。我记得一个很好的朋友,小的时候她的数学特别的好,而我的数学很垃圾,有一次分座位我俩成了同桌,而我们又是邻居,所以当时我俩兴致勃勃的约定,她帮我补习数学,而我帮她学好语文。是三年吗?貌似过了很久很久,等到再次遇见的时候,真的很陌生,陌生中却又夹杂尴尬。这个女性一直就是一个说话很少性子,异常的安静,不愿意和被人说话。记得在一次街上遇见,刚好我手里有摘的桑葚,就分给她一大把,紫色的汁液在我的手掌晕染开了,我俩谁也没说话,就安静的并排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是我的感觉就是安然,什么也不用想,也不存在尴尬,也没有什么朋友之间的复杂情绪。只是我没想到的是,那成了我们最后的一次独行。

    初中的学校在一个环境比较差,学校的教育水平在一个普通的乡里可想而知,当时住校的我们,一周回家一次成了放纵。但是住校不可避免就会有夜晚的到来,那时候的宿舍是通铺,大约20个人一个宿舍,两排上下铺,整个宿舍满满当当的全是杂物,在夜晚成了枯燥生活的调剂。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有小霸王一样的存在,但是一定不是少数。夜晚的时候,厕所成为远离规训的场所。我遇到的厕所围堵暴力就有三四次,每次我的选择都是绕过去,因为我害怕惹上麻烦。我只想安静的离开。谁也没有想到,因为懦弱,我会后悔一辈子。九点多下晚自习,回到宿舍洗漱完成,熄灯时间快要十点了,那天应该快要十二点多了,一个声音传来,她轻声的说了几句,然后她的朋友也开始加入到她的谈话,刚开始我以为也许就是以此普通的抱怨而已,也没多想,知道她们几个是班里的一霸,就忍住。没想到的是,她们从床上下来,把我的那个朋友从床上拽下来,逼到一个墙角,就在那杂乱物品堆积的角落,开始细数她的事迹,大致的意思我也可以梳理清楚,继而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我的心也咯噔的一下,那是一种恐惧和伤痛混合的感觉,接着就是好几个人开始轮流扇她,是不是每个人都和她有矛盾这无从得知,但是每个人都有理由去踹她一脚,打她一锤。我的朋友不管问什么也不回答,不管怎么打也不哭,她沉默的样子让我以为根本不痛,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一次次扇巴掌的响声,让我难以保持安静的入睡,我好几次看向门口,在脑海中上演冲出宿舍告诉老师,让老师过来停止这一切,但是我还是没有去,我蜷缩在床上,用被子蒙着脑袋,不敢出声。恐惧的盼着一些快一点结束,真的忍受不住那旁观者的角色。懦弱在我看来,已经让自己无处可逃。忘记最后是怎样收尾,也没有记得之后她是不是还被欺负过,但是那一夜的围攻,成为我友谊的终结,怯懦的名牌。

    我想过,她那天会不会怪我,但是当时没有出头为她打抱不平,我甚至有时会觉得那群人指责她的事会不会是真的,她也有错不是吗?这仅存的侥幸心理让我减轻自己的一点点的罪责。但是,我还是低估了那些伤痛。有一次和我妈谈起她大学后的生活,妈妈说那个女生的爸爸过世了,因为癌症,她妈妈现在带着她和弟弟生活。当时说起小时候我俩多么好的关系,放学之后在门口的两棵大树旁跳皮筋,一直玩到太阳落山了,每次上学都要去她家叫她和她一起去,她家没有什么家具,但是她的桌子很好看,在墙角处,堆满了书,每次去找她玩,她都是在写东西,是作业吧!要不数学怎么那么好。她家很干净,不大的电视机上铺着碎花遮布,有时候去她家看动画片,她妈妈总是很大声的说:哎呀,纪校玲来了!她是除了老师之外唯一叫我名字的大人,对她印象深刻。但是我妈问我,她在初中的时候是不是被人欺负了?我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妈说,是那个女生的妈妈告诉她的。我但是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还记得?我妈告诉我,是很多年以后,她女儿告诉她妈妈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她的妈妈去学校找老师,但是,老师觉得事情没有引起什么大的问题,而且当时的学生早就毕业了,现在也找不到了,不了了之。我听完没有什么惊讶的,毕竟这些事,时间会忘记。让我惊讶的是,我妈说,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她,帮她找老师呀,你当时怎么站在一边看热闹,她不是你的好朋友吗?我很惊讶,我没有在一边看热闹呀,谁说的?她对她妈说的,我妈回答。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原来她从来从来没忘记,她一直在怪我。哪怕我当时是恐惧的,在她看来都是帮凶,都是对她进行暴力的一员。我再也没有去见过她,因为不敢吧!她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根刺,始终在提醒我,我是多么的懦弱,可悲。

    数据显示,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的故意杀人案也因为琐事。关于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方面。首先,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其次,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还有重要的一点,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不能说所有的校园暴力都有必然的理由可以从上面的原因里找到,但是没有一次的暴力是可以无缘无故。在高中的时候我再一次遇到我认为的校园暴力,或许只是一场同学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场打架。两个男生,因为一次口角大打出手,就在我的身后,他俩纠缠在一起,可以说是拳拳到肉,不知道为什么,还在上自习课,班里的同学都在,全部站起来,围成圈,观看他们,没有人上去去拉架,或许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争端,大家还在学习的状态。我上去把抓他们,从中间分开,两个大男生力气很大,我一边拉开一边责骂,终于班长上来将他们分开,我回到座位上,收拾散落一地的书本,然后低着头哭了。同桌看到我问怎么了,我什么都没说,她问我是不是害怕呀!我只是在哭。当时出于什么心理呢,因为初中的时候已经后悔一次了,不想再成为暴力的旁观者。我本以为这就结束了,自己的崇高感让自己感觉没有那么差,但是我却又低估了矛盾不是一句话、一次和解就可以解决的。在一次将要激化的矛盾中,我抓住了要冲出去大家的一个同学,他回过头来,狠狠的看了我一眼,挣脱开我的手,说了一句:少管闲事。走出了了。我不知道他怎么解决的他的问题,但是他的眼神,让我充满恐惧。那是高三的事情,本以为不会有什么交集,一次QQ跳出消息,发现是他发来消息,说自己高考失利复读了一年,现在报志愿,想问一下有没有好一点的学校,但是觉得自己和他也不熟也,也没说几句话,问我做什么,他说觉得我很可靠,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那次抓住了他。

    校园欺凌按实施手段划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身体暴力,利用身体或物体去攻击另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殴打、扇耳光、推搡、踢打、性侵犯等;另一类是心理暴力,通过非身体接触的方式去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如口头辱骂、威胁、恐吓、孤立、网络暴力等。

    对于什么是校园欺凌,普通人知道的并不多。在知乎问答社区上,有一个题为“校园欺凌可以有多严重”的帖子,截至5月24日有42万次浏览,3294人关注,收获了679个回答。发帖者认为,“校园欺凌不就是互相打来打去的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小题大做?”

    从2015年开始,北京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耿申及其研究团队认真对国内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研究。他看了很多欺凌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相当惊悚:一个欺凌者将一个空心砖举过头顶,用助跑的方式砸向被欺凌者的头部。“周围其实还有实心的大石头,可见欺凌者并不是想要杀人,他用更激烈和夸张的方式欺凌同学,是因为网络视频这样的传播途径,使得部分欺凌者会有表演的倾向。”

    在知乎上那个“校园欺凌可以有多严重”的帖子里,有一个回复获得了七百多个点赞数,“站在桥上的人不会明白桥底溺水的人有多痛苦。”在北京做平面设计工作的杨平就是一个在“桥底溺水的人”。对于网络上频繁爆出的校园欺凌视频,杨平并不敢看,因为这会不断把她从安稳的现实生活中,拉回曾经的校园记忆里。

    李尚龙曾在他的书《刺》中,以校园暴力为原型,对主人公的经历进行淋漓的描述。正如有时候,似乎你什么都没做,却好像是对不起所有人般的被针对,有一些暴力,不仅仅存在与肢体,更是语言与心理,当所有人都在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就是深陷泥潭般的自我怀疑。有时候,那些经历者甚至会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否则为什么会面对这一些,有时甚至求生欲很低的思索, 我是否应该存在?我为何会来到这里?我到底该怎么办?我只有死亡才能解脱么?而后渐渐的你会发现,针对你仅仅只是年少的一些人欺凌的快感……而其中有一些人,害人亦不自知,在许多有关校园欺凌的故事里,所有参与者与旁观者,是从犯也是帮凶。有一些原谅虽是救赎,有一些事物可以遗忘与真正释怀,但是有些痛处,唯有自知。

    作为一个曾经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之一,我庆幸我没有遭遇很大的伤害,对我的影响不是一点没有,如果那时候没有唯一一位老师的关注,没有零星朋友的交往,我的命运会是怎样无从可知。但同样的,在那些被伤害后的伤疤愈合后,我失去了曾有的勇气,成为了暴力的助力者、施暴者。我知道面对无助时的无奈和黑暗中的挣扎,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又是怎样的黑暗。

    沉默的羔羊在寂静来临时,它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波澜起伏,是对暴力的痛恨还是对黎明的无奈,如果这时候能有人开启一扇窗,让光走进来,还会有哪些难以抹去的痛吗?

    暴力发生时,没有一个旁观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沉默的羔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jh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