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悲观悲叹悲苦,诗人苏东坡犯了官场上的幼稚病 | 品书录

悲观悲叹悲苦,诗人苏东坡犯了官场上的幼稚病 | 品书录

作者: 邱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4-01 14:47 被阅读0次

    邱 林

    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诗人苏东坡也是如此。对于苏东坡,坊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座没有几人能翻越的高峰。也有一种说法是,苏东坡除了能写诗外,为官其实很迂腐,经常偏执得很可爱,犯了官场上的幼稚病。

    至今,虽然撰写苏东坡传记的版本不计其数,甚至一代文豪林语堂也写了苏东坡传记,但是,我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撰写的《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三卷本)一书更有特色。作者毕其一生研究苏东坡,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了厚重的传记,让我们走进苏东坡的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该书再现了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并通过独特的视角、精妙的语言,将苏东坡的思想、信仰展现了出来。可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获得的世俗成功,苏东坡很早就实现了。他一生写了4200多首诗、300多首词、800多封散文式书信。

    然而,正因为苏东坡才华横溢,心高气傲,导致自己命运多舛,风雨飘摇。发生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的“乌台诗案”就是例证。当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东坡,称苏用暗语讽刺朝政,另一个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四大可废之罪。其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称乌台。

    该案是苏东坡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之后,苏东坡又批评王安石制定的“盐法”,于是有了: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后来,他又讽刺朝廷推动的“青苗法”,于是有了: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在官场上,苏东坡固执己见,不屑于在朝廷中选边站队,王安石以及后来的宰相章淳等人,都曾排挤或陷害过苏东坡。他迫于无奈,主动请求下基层。而到了基层,他又不小心得罪了人,于是被捕下狱。从天之骄子沦为阶下囚,巨大的落差差点让苏东坡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我觉得,苏东坡的最大特征——性格弱点在一生中暴露无遗。由于他性格无法改变,从而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苏东坡的情商,也决定了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得罪人,并被人抓住把柄,成为不喜欢他的人攻击的靶子。

    王安石变法之时,苏东坡反对变法,认为仓促变法只能让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可是,当王安石倒台之后,司马光要全面废除变法之时,苏东坡依然反对,认为这样一刀切的全面废除,对于国家发展非常不利,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苏东坡两边都不讨好,都嫌他碍事。其结果是:不断的被贬,不断的被踢出权力中心。

    历来,在官场行走要掌握两条秘诀,一是要懂得拍马屁,二是要懂得选边站队。意思是,你要到官场混就必须找依靠,否则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苏东坡在这方面能力较差,官商和情商都不高。他用诗人天真单纯的思维方式掂量着世间的人与事,太浪漫,太天真,太容易动情了,从不琢磨别人,也不考虑被人算计。

    宋朝的贬官几乎是常态,并不是针对苏东坡一个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甚至一代权臣一代人,不跟上天子和权臣的步伐,虽罪不至死,但会遭贬谪,尤其是文人。因为宋朝有个共识,重文轻武,不轻易杀才子和文豪。尽管不杀你,然而可变着法子整你,一直不停的折腾不听话的文人。

    苏东坡本来才学太高、天赋太高,智慧太高,已经够遭人嫉妒了,但他仍然刚直任性,不加约束地把才华暴露在对他本来就不利的环境中,被糟蹋,被恶贬。这一切似乎带点宿命的性质,正如他弟弟苏辙所说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苏东坡曾经很个性地说过:“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意思很清楚,不说出来自己不痛快,最终还是说吧,自己痛快要紧。看看犯了官场上幼稚病的苏东坡,讲话、做事竟是逆向思维,并且不留任何余地,犯了官场之大忌。

    我阅读《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后感到,首先,苏东坡不是神,他身处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也只是个“普通”人,没有翻天覆地的手段;其次,他不是偶像剧里悬浮的人设,在最困难的时候,每天睁开眼就要为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而发愁,为自己满腔抱负无法实现而悲观、悲叹、悲苦。

    或许,苏东坡应感谢那些排挤、诬陷、打击、报复甚至逮捕过他入狱的官吏和政客,如果没有这些人,他就不会悲观、悲叹、悲苦,不如此,他就写不出好诗,没有好诗就不可能流芳百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观悲叹悲苦,诗人苏东坡犯了官场上的幼稚病 | 品书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nk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