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学习启发来自于曾奇峰老师的相关课程与分享。
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曾奇峰
“青春”之所以被深深的记得,是因为成长之痛。——曾奇峰
温尼科特认为恰到好处的挫折:一个承受刺激的时间是x,在x之内的挫折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而超过x的就会形成创伤。
温尼科特认为抱持性环境:可以在婴儿的自体满足中给他认可,也在婴儿经历挫折的时候给予保护。
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一个好的治疗师。
原始的游戏,象征化(电脑手机)程度不高的游戏,对孩子更有好处。过早的让孩子去接触抽象的东西,比如钢琴,不一定只有好处。
温尼科特认为母婴间隙:每个人都要是独立的个体,才有创造性。间隙的前提是信任。
人本主义:每个人在没有外界强力的控制之下,会自动的选择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
在一起,不是融在一起,不是消除了你我之间的边界。
成长:一个人内心的发育程度,在于跟妈妈的距离,过近,就会导致孩子成长的不充分。
孩子跟妈妈关系中间,不能被满足40%的空间,通过幻想来提供创造力,修复没有被满足的空间。
生命不可以被他人规划——反人性的。自由才是最高级别的价值。
温尼科特认为解释只不过是让病人能够知道治疗师对他的理解的局限性。
温尼科特认为分析失败就是分析师的失败。因为分析师没有就这个病人的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分析师失败了。
心理治疗的关键:病人说的话或表达的观点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说这些东西后面的情绪和背景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