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就找一稼#
前几天看到一篇来自“国馆”的文章,是关于在智能时代下老人们的窘境的。
一位老人在地铁安检口被阻拦,因为没有健康码。
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码。
老人一脸懵逼,想要配合,但是安检人员没时间来细细指导他,于是他就越来越焦急和激动了。
这一个短短的小动图就把我给看哭了。
我想,我爸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也会很急的;如果没有人有空停下来帮他们,我会很心疼的。
我们的这个智能时代,一切跑得太快,越来越便捷和发达的同时,却也将大量的老年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据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整整2亿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他们寸步难行,只能乖乖地躲在家里,哪也去不了。一出去就是各种不理解,不明白,遇到各种不耐烦和鄙视,还不如不出去。
我老爸今年70多了。他们那一代很多人是学俄语的,不会拼音,所以用智能手机也只能点点微信文章,想要跟我沟通就只能留语音或者让我妈来帮他打字。再后来,智能手机有了手写功能,我爸才算能够输入文字了。
但是现在各种智能软件推陈出新太快了……他最近刚刚花了好几天时间研究坐地铁的app(因为坐地铁和坐公交还不是同一个app),搞定了这个app,我爸总算可以方便地坐地铁了。
我妈说,年纪大了,脑子就不好使了。她每个月都要从上海去杭州参加禅修学习,可还是经常记不住路线:地铁要坐几号线?坐上开往哪个方向的?从哪个出口出去?…… 即使每个月都要去,却还是记不清楚,于是只好全部手写记下来。
她说,你们年轻人体会不到的,我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完全不行了。
还有我大舅,他至今没微信,因为他眼睛看不清。
我老爸和老妈已经是相对跟得上时代的老人了:生活在大上海,学习能力不错,国内外也见过一点点小世面,还有一定交际圈可以相互切磋。但即使这样,出行还会时不时遇到点麻烦。
如果是一位常年住在更偏僻的地方,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性格也比较内向,没什么交际圈的老人呢?
我觉得,我们这个智能社会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太严酷了。他们就算想配合也没有能力配合。
于是要么和其他人形成一个对立关系,在公共场合有了很多“不配合”、“为老不尊”的老年人;要么就是自己在家宅着吧,哪也别去了。
国学老师罗大伦博士说,这世界上,不求回报地帮助3类人就是积了大德了:
帮助过你的人:比如恩师、贵人、老板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父母。很多人只记得前面几类,却忘了自己的父母
能影响和帮助很多人的人:比如医生、老师、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慈善家等
无人帮助的人:比如遭了灾的人、无人依靠的孤儿、病残的人、还有那个在高科技面前手足无措、举步维艰的老人
我在想,我们可以为这些不知道如何与高科技和谐共处的老人做些什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父母耐心周到一点点,协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的科技操作;同时,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位拿着手机不知所措的焦急老人,是不是也可以停下来协助一下他,或者给他一些耐心指导?
另外,在我们大量应用智能手段的同时,是不是可以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点配备多一些工作人员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协助无措的老人们?
还有,我们的居委会,老年大学和慈善协会,是不是可以开设一些学习班和帮助点,帮助老人们学会必要的高科技的使用?
这些想法也许都很不成熟,我暂时也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来系统解决这个社会性难题。
我只是想把这颗友善的种子尽早种进我和我的读者们的心中。我们能做一点就是一点,也许不久的将来,我或者你们中的某个人就有能力和想法来大幅改善这个现状了!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