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有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的回答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生活中,要有遇事不做负面评判的心态;工作中,要有不计得失努力担当的心态;婚姻中,要有控制情绪懂得示弱的心态。
看完以后我深以为然......
01-生活中,要有遇事不做负面评判的心态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我们要做的无非是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
消极的人,可能因为打碎一个杯子,就做负面的评判;导致一蹶不振。
其实人生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只有有备而来的惊艳;没有人能定义你的人生和未来,除了你自己。
以前听朋友讲过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疫情期间,朋友公司组织全体同事在家办公,她每天睡醒了就工作,犯困了倒头就睡,饿了就去煮饭吃,然后继续工作。
日子似乎过的还算挺不错的,然而,这段时间她的情绪却非常不好,常常感觉心情烦闷,情绪低落。
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了失误,她就会不停的抨击自己,为什么我这么不小心?我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
比如在盛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掉地上打碎了,她就会说自己真的是个废物;在收拾屋子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她就会说自己真的是个loser。
甚至在看到别人通过努力获得回报时,她也会负面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太没用了,每天就知道刷抖音玩游戏等等。
负面的评判是在消耗自己能量,如果评判的是自己,自己的自信心将会受到重创;相反,如果评判的是别人,就会消耗自己的宽容、理解,最后被负面的批判反噬。
自我评判,自我否定,会让自己感到没有价值、自卑,并且长期沉浸在痛苦的体验中,这是对自我认知的不充分。
积极的人,即使创业失败,因为乐观向上,也能抗住,并实现逆袭翻盘。
有一个从事零售行业的朋友,前两年迫于压力辞职创业,他选择的并不是自己熟悉的零售行业,而是做起了教育培训行业。
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他开始非常勤奋努力的学习这个行业的各种知识,从内容创作到线上运营,从新客开发到老客维护,都拼命的学了个遍。
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工作,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每天除了用一小部分时间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到了凌晨才准备睡觉,在睡觉的过程中脑袋里面如果有灵感了,马上起床把灵感记下来,然后再继续睡觉。
尽管如此努力和拼命,后来还是创业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断反思和总结,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那些懂得苦中作乐的人,从来不会对自己做负面的评判。
他们懂得如何把外界的压力和伤害降到最小。
所以同样的力气,他能应付更多的事。
通过客观的描述事实,不随便给自己做负面判断,也不随便给他人做负面评判;才能内心强大、广结善缘。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在生活中遇事不做负面批判。
02-工作中,要有不计回报努力担当的心态
俗话说: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筑就长青基业,离不开担当精神;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她是一名人力行政从业者,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后来竟成了老板的助理。
其实论能力,她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因为公司里,业务水平比她高、思维比她更敏捷、比她更优秀的人,比比皆是。
但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好运,跟她的工作态度,有莫大的关系。
有一次老板需要一份公司的年度规划方案,刚好那段时间秘书请假;当老板提起这件事时,大家都在尽力往外推。
有的说,自己不擅长写报告,有的说自己手里的事忙不过来,甚至公文写作能力强的同事,也不愿主动承担。
因为大家都知道,少做就会少犯错,做得多错得就多;再说了,这是额外的工作,又拿不到什么好处。
就在此时,只有她主动担责,说自己可以试一试;她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把年度规划方案写好并交给了老板。
其实那是她第一次编撰企业年度规划方案,虽然并不完全符合要求,但内容通过修改和润色,可以帮老板的工作量减轻一大半,因此老板也更愿意栽培她。
其实很多人终其一身在职场都难以实现升职加薪的原因,并不是专业能力不够,也不是思维或表达不行,而是自己面对工作的态度有问题。
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儿,这是大部分人真实的职场写照。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公司只有一百多个人,目前已进入到C轮。
由于这两年互联网形势严峻,加上疫情反反复复的影响,公司从前年初,就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每个季度都会砍掉一些项目,再新开一些项目,原来的人会被分配到新的项目团队里工作。
于是,许多人都不适应,明明做得好好的项目,怎么说停就停了?新的项目又从来没有接触过,怎么做?所以很多人都准备打退堂鼓。
只有他不但没有走,还一边卖力地做规划和方案,一边挨个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最后一个人硬是稳定下了整个部门的军心。
后来他说:“其实很多人私下问他,调整太频繁,做的事情也一直在变,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你为什么不走?”
而他的回答是:“在一个团队里,有机会去接触新的东西,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是多么大的荣幸;这可以把你的能力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结构。”
最后这位朋友成为了公司下辖的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
在职场很多人会觉得不是自己的事儿坚决不干,还有的人会对自己的能力自我设限,认为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儿。
而职场的规则却是:能干多大的事儿,就有多大的能力。
只有当自己不计较个人回报,敢于担责,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才能有更大的成长,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俗话说: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在工作中不计回报努力担当。
03-婚姻中,要有控制情绪懂得示弱的心态
争强好胜,是我们的天性,但这种性格在婚姻关系中,会让婚姻变得很辛苦,是亲密关系中的大忌。
有句话曾说:人真正变强大,并不是因为守护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
对于亲密关系来说,放弃所谓的自尊心,及时示弱,这才是婚姻的相处之道。
有一位朋友曾经向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和老婆周末下象棋,没下一会儿就胜局在望;可这时,他老婆的脸拉长了,硬要说马可以走田;因为她的马,是千里马;他没说啥,忍了。
然后他老婆又得寸进尺的说:她的兵可以倒退走,因为是特种兵,无所不能,他深吸了一口气,只好又忍了。
接下里,更让他膛目结舌了;她非得让象过河,因为她的象是飞象;炮可以隔着好几个棋子打,因为她的炮是高射炮。
还说车可以拐弯,哪有车不能拐弯的?面对老婆的神操作,他继续忍。
最后,他彻底“崩溃”了;她竟用他的士,干掉了他的将;并说道:这是她派遣过来潜伏多年的间谍,特意来做卧底的。
这真是“出奇”能制胜,在老婆面前,所有规则统统作废;就这样,他稳赢的一盘棋,在老婆的一通狂轰乱炸下,输惨了。
不过,老婆赢了象棋后,愉快的就去洗衣做饭了。
如果这位朋友不懂得示弱,跟老婆据理力争,讲原则,讲规则;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两人会大吵一架,很可能使感情降至冰点。
因为一盘棋,真叫人得不偿失;维护感情,永远比对错更重要。
黄磊曾说:“婚姻是个技术活,男人在外,思想或者事业上要做一个大男人,别的事别做大男人。”
在婚姻关系中懂得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智慧。
在朋友圈看到一件这样的事儿:
一对小夫妻结婚有四年了;最近在闹离婚;原因却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叠加在一起,就成了离婚的导火索;可是在动真格时,却又反悔了。
姑娘小杨性格比较强势,而丈夫却偏偏是个懒人;无论小杨多忙,他从不去洗碗、擦地。
当小杨和他理论时,他总是那句话:“我刚下班,够累了,你就不能让我歇会儿吗?”
这天两人计划好了一起陪孩子去看电影,票也订了;可突然接到朋友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有点事情,就让小杨自己带孩子去看电影。
回来后,两人便吵了起来,各说各有理,谁也不肯让对方;小杨气得脱口而出:“我们离婚!”他说:“离就离,趁着年轻,你还能找个更好的。”两人都不肯服软。
第二天,两人便去了民政局;可身临其境,小杨忍不住哭了,她老公也眼圈红肿;工作人员见状,就说:“你两抱一下,回家去吧,”于是,两人乖乖回家了。
针尖对麦芒,他硬你比他还硬,两人都会受伤;最终不是冷战,就是以离婚收场。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婚姻就是两个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过两种生活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假定你们不吵架,就一点人味也没有了。”
示弱,是一种最明智的退让;只有他硬你软,或你硬他软,才不会划伤彼此的感情。
正如人年老时,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的原因;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知道何时展现柔弱的一面,所以能够存在得更长久。
婚姻,只有双赢或者双输这两种结果,要输两人都是输,要赢两人都是赢。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在婚姻中控制情绪懂得示弱。
04-写在最后
丰子恺曾说: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人生的状态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无论是生活、工作、婚姻,所有的状态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说了算,愿你能活出最好的人生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