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安利一下自己:
我的新书《能耐:成事的简单法则》,已经在当当和京东开启预售,搜索书名即可订购,希望大家多多捧场呀。
前两天,学弟学妹们在社群里讨论,如何才能够升职加薪。
其中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他已经入职一家公司快一年的时间,但是不仅工作没有突出成绩,而且还经常感受不到工作的成就感。
我仔细一问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在职场上,不懂得如何和领导沟通,也不会表现自己,只知道埋头苦干,结果最后工作没干出什么成绩,反而还被领导各种嫌弃。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了,但是领导就像个傻叉一样,非要重用一些会“拍马屁”的人呢?
事实上,很多公司虽然都强调客观公正,但人本身作为职场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举个例子:
老王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现在要升职当总监了,经理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现在经理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能力很强,但是跟老王关系比较疏远的小李;一个是能力尚可,但是对老王安排的事情执行很到位,跟老王走得比较近的小张。
Boss希望老王选择其中一位升任经理。
在客观地评选中,这两位同学可能还要详细对比评估下;但是在实际的职场中,老王往往会优先考虑小张同学。
对于公司而言,更公平的做法显然是凭能力竞选。
但因为最终的决策人是老王,所以他在决策时会优先考虑自己,其次才是公司,所以他会优先选择自己更信任和更亲近的小张同学。
很不幸的是,大部分的职场环境,都是这样子的,获得直属Boss的信任,可能比其他事情更重要。
所以,想要在职场快速升职加薪,远远不止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简单,还得学会用运营思维,管理好Boss的体验。
01、给Boss超预期的体验
在运营思维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围绕用户体验来展开:
比如如何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ha moment。
「Aha」是一种情绪表达,它让用户留下了足够强烈的第一印象,从而不断回到你的产品中来。
这个思维同样可以运用到职场中来,只不过产品变成了自己,而使用者(用户)变成了直属Boss。
也就是说,我们有必要在工作中,让Boss体验到我们的价值,进入Aha moment。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主要有这样几点:
1、高于Boss的标准交付工作
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有幸遇到了大自己五岁的直系学长作为自己的工作导师。
他告诉我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关注职场潜规则,而是要管理好领导的预期。
他分享了自己当初的升职经历:
他毕业就进了公司,但是因为自己在的项目不是公司重点,所以在公司工作两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因为项目并不赚钱,其他同事在工作上都是敷衍了事,想要快点换个项目。这个时候,他一个人承担起了整个项目的工作,结果最后核算时发现,这个项目竟然赚了几百万。
也就是这件事情之后,他成为了公司的名人,之后几年不断升职加薪,跑在了同届同学的前面。

这就是给到Boss超预期的交付值的收获,当Boss想要一个池塘的时候,你能够给到他一个水库,这就是超预期的。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如果一开始就给老板很高的预期,他后面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
事实上的确如此,但个人能力的成长,不就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实现的吗?
2、让Boss看到你对工作的思考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日报和周报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足够重视这两项工作,而是当成了日常任务在完成。
事实上,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日报和周报是表达自己对工作复盘和思考的最佳方式之一。
想一想,平时工作大家都很忙,Boss也没有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基层员工的想法。特别是那种定好大方向,就做甩手掌握的Boss,基本不会去手把手跟进工作的细节。
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单纯做好本职工作,是很难让Boss看到你的亮点的。
而想要在开会这种时间获得认可,其实是非常难的。开会期间,大家的思维都是高度紧张的,如果你不是特别突出,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时候,日报和周报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你是Boss,千篇一律的日报中突然出现了一份做得非常精美,各方面都很详实的日报,你会不会特别留意一下?
当然啦,要写好一份优秀的日报和周报,其实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的:
在一份优秀的日报中,除了写清楚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还需要写下自己对于工作的复盘和思考。

久而久之坚持下去,不仅会让Boss意识到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很好地帮助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能力。
02、向上沟通是日常操作
你有没有发现,职场中那些多年没有得到晋升的小伙伴,很多时候都不是能力原因。
反而,他们经常会因为性格或者其他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和Boss的沟通不够,导致了他们所做的很多工作的结果,跟预期的有所差距。

比如Boss想要一个新产品的详细推广方案,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和渠道调研,同时主要考虑推广营销策略。
如果这时候恰好比较忙,很有可能交待得不够清楚,甚至只告诉你他需要一个方案。
如果你一听Boss需要方案,埋头熬了一个通宵,做出一套方案出来,很有可能得不到Boss的认可,甚至会让Boss觉得你能力不行。
这个时候,你可能也会满心委屈,毕竟自己花了一个晚上做的方案,最后还被全盘否定了。
但事实上,这是向上沟通没有到位造成的。
这一点我们可能真得向隔壁邻居日本好好学习一下。
樊登在《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中,就提到了日本人沟通工作时,一定要布置五遍,具体如下:
第一遍,管理者:“渡边君,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
渡边君:“是!”转身要走。
第二遍,管理者:“别着急,回来。麻烦你重复一遍。”
渡边君:“你是让我去做××事对吗?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三遍,管理者:“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
渡边君:“你让我做这事的目的大概是咱们这次能够顺利地召开培训,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四遍,管理者:“别着急,你觉得做这件事会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况你要向我汇报,遇到什么情况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渡边君:“这件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遇到A情况我向您汇报,如果遇到B情况我自己做决定。您看可以吗?”
最后一遍,管理者:“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
渡边君:“如果让我自己做,可以在某个环节……”
这样一沟通之后,很多问题其实在实施之前就已经被解决一大半了。
但是国内很多领导者,因为是野外出身,往往比较忽视这些细节。
这个时候,锅就被甩在了下属身上。
但这也没办法啊,如果Boss不说,我们自己就需要问清楚,了解清楚详细的需求后再开始执行,可以少很多无效工作。
就好像用户运营一样,当用户需求不明确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用户找到真实需求,而不是去实现用户的伪需求。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一样也要保持高频沟通,直到Boss全部授权,才代表你真的获得了较高权限的信任。
03、主动解决问题
我刚工作半年的时候,项目要调动一个大型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公司的指定合作方,因为公司没有及时付款闹掰了,一直不肯过来解决问题。
当时,我立即通过58同城,联系到了野生的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我一改对58同城骗子多的印象,甚至把同城当成了工作中的神器,在上面寻找各种各样的资源。
在职场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主动解决问题,获得Boss的好感,增强用户黏性。
一年多前,我是一家在线民宿预订平台的市场经理,负责前端的用户获取工作。
在工作期间,我发现新用户的付费转化率比较低,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LTV)甚至低于用户获取成本(CAC),这也就意味着——来的用户越多,公司需要补贴的成本就越多。
了解这一点之后,我立即着手分析了获客成本,是在完全低于市场的,显然不是CAC过高;而且经过数据分析后,用户质量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那就意味着后端的LTV出了问题。
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利用数据分析技能,花了几天时间建模分析,找出了几十个优化点。产品经理在新的版本中,采纳不少我的建议,整体的付费转化率果然提升了不少。
正是因为我主动解决了这些问题,也获得了Boss的进一步信任和双倍的期权,也成功升任市场负责人。
在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问题,当这个问题没人解决的时候,如果你能主动探索并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公司不把你当宝养着都难。
毕竟这些问题解决之后,要不给公司节省成本,要不就是带来更高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用运营思维来经营职场,给到Boss超预期的体验,让Boss进入Ahamoment,然后经常主动链接Boss,提升黏性。
当Boss有需求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会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