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篇读书笔记
近日在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囫囵吞枣大致浏览过去,有几点感触很深:一是无论什么人其实出身未必需要多么惊世骇俗日后才会有所作为,原生家庭固然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但是更多的在于人生的境遇机遇和自身的改变;二是青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其实很正常,偶尔遇到贵人点拨可能就大梦初醒,向着理想一往无前,但也可能就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度过一生;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而大人物也需要在普通的生活里吃喝。三是似乎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焦虑也无法解决的事情,消沉、痛苦总是不可避免。四是虚荣心可好可坏,它就像个调皮的稚子,引领得当可能就会成为人生助力,一味嫉妒攀比可能就是催命毒药。
“理想不管怎样简单,只要肯干,就能成功,‘干’能胜过一切困难,一切偏见——这是我读《新月》‘志摩纪念号’任鸿隽译的《爱迪生》起的感想,长之释之曰:干者生命力强之谓也。”——《清华园日记》
感触尤其深的是关于日记。小时候最怕老师布置周记日记,因为当时不明白老师是想要大家多练习,刻意练习从而下笔如神助。一直以为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长大后思来想去才知道反而是没有足够的积累,读的少看的少见得少,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挥毫泼墨?这样想来其实小时候受到的很多教育有些本末倒置了,先阅读积累模仿学习,才可能改写创新形成自己的文章。而且在我看来,其实很多名人日记书信,真的就是流水账,简单的记录和表述,毕竟当初人家写这个也没打算会编成册交与他人置喙。反而是小时候写的周记老师按照写作文的要求练习,每次绞尽脑汁用尽标点编纂拼凑一些别人的经历作为自己的文章,硬是凑足字数,现在看来着实可笑。
“生活太刻板了,一写日记,总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我现在的生活的确有点儿刻板,而且也单调,早晨读书,晚上读书,一点的变化就是在书的不同上,然而这变化又多么难称得变化呢。”——《清华园日记》
“最近写日记老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刻板似的日常生活实在写来没有意思,然而除掉这个又有什么可写呢?在每天,写过了刻板生活以后,总想两件可以发表思想的事加上,意在使篇幅增加。就是今天这一段废话也是目的在使篇幅增加”——《清华园日记》
《清华园日记》这样随意的日记其实有的时候也觉得是一种极简的表现,寥寥几笔抒发当下苦闷,挥毫一时痛快,着实快哉!我是读什么就跟着什么跑文风,写完回头再看自己都觉得有意思,就好像跟不同的自己交流。扎实的积累、沉淀、思考再去书写,无需盲目追求字数和长短,随手得到的文章反而是最真实自己的表达。之前上过一些写作课,老师总是催促要去刻意练习“写作”,然而自己一脸茫然,除了抄到了一堆营销学、写作学的概念和技法毫无头绪。为何而写,从何下笔充满无头苍蝇式的盲目。沉下心读些东西之后反而能够把内心所想有所表达,似乎又回到了白日梦不断的青春期,每日每时脑内总是有不同的场景画面、文字写意。
“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在人前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写了进去。万没想到今天会把日记公开。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清华园日记》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时间跨度为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曾分别出版过影印本与排印本(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本册以排印本为底本,注释为作者的学生高鸿所加。
版本: Kindle电子书
文件大小: 1325 KB
纸书页数: 376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品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