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寿县节气民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

寿县节气民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

作者: 微笑_7a05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8:32 被阅读43次

    寿县节气民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

    文/楚仁君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至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淮南子》时臻于完善。二十四节气产生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完全符合古寿春的地理环境。同时,二十四节气建立在道论、宇宙论和无为论之上,《淮南子》为其坚定基础。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寿县的历史事件、地域文化、自然气候等客观条件,有着最众多的交集和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寿县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是二十四节气大启而宇、长发其祥之地。围绕着二十四节气的主要节点,在寿县民间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节日、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至今仍在影响着当地的农时生产和人们的工作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节气民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寿县民间又称“打春”。立春后,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渐渐苏醒,标志着春天已经到来。北宋诗人张栻在《立春偶成》中描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立春节气每年都是2月4日或5日,适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祭灶(小年)前,寿县民间有扫尘的风俗,寓意除陈(尘)布新。扫尘一般都在腊月十八、九进行,民间有顺口溜说:“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除夕这天,在寿县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祝愿美好的未来。农村有些家庭还要摆上供桌,祭神、祭祖、接财神和喜神,祈求一年喜事不断。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长辈或一家之主都给晚辈发“压腰钱”,预示着迎新贺岁。年初一早上,寿县民间都要吃水饺、汤圆,寄予新年团圆发财。过去民间在年初一清早,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拜年形式也与时俱进,人们互相用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进行拜年。在立春节气,寿县民间有许多禁忌,如正月初一忌杀鸡、正月初一不吃稀饭、正月不剃头、非立春年不宜结婚、立春日忌讳挑水和掏灰、立春日忌讳吵架等。寿县民间有关立春的谚语很多,诸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孩子脸,一天两三变”“误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春打六九头,家家使老牛;春打五九尾,叫花跑断腿”等。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节气一般适逢传统节日元宵节,寿县民间有闹元宵、猜灯谜、放烟花、吃元宵、喝元宵酒、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划旱船、走百病、送花灯等民俗,期望吉祥如意,团圆喜庆,消灾祛病,平安健康。雨水节气,寿县民间过去还有撞拜寄(认干爸干妈)、妇女回娘家、转九曲(祭祀老子)、占稻色、照田蚕、天穿节(纪念女娲补天)、填仓节(纪念冒死开仓放粮的仓官)等民俗。元宵节这天,新媳妇观灯有讲究,要受到一些约束,即大家都在观灯,而她们却要躲灯,在寿县一些地方有“出嫁闺女不看娘家灯”的习俗,民间有“看见婆家灯,妨死老公公”之说。雨水节气当日,寿县民间忌讳不下雨,还有忌讳水獭捕不到鱼等禁忌。寿县民间与雨水节气相关的谚语有“春雨贵如油”“雨水不落,下秧无着”“雨水明,夏至晴”等。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时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春雷响动,气温迅猛回升,雨水增多,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节气农历节日有中和节(春龙节),俗称“二月二龙抬头”,寿县保义镇每年都要举办龙灯会,吸引四面八方的乡邻前往观赏。这一天,民间有“剃龙头”、妇女不做针线(避免针线刺伤龙眼)、引线龙(用灶灰画一条龙,祈求祖先驱赶虫灾)、敲财(敲打门框,期望财源滚滚而来)、试犁、下菜种等民俗。同时,还有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离家创业、努力荣祖等)、射虫、扫虫、炒虫、吃虫(寓意除百虫)、祭虎爷(生意人和小孩祭拜虎爷求吉利)、敲梁震房驱赶蝎子蜈蚣等害虫的风俗。惊蛰之日盼打雷,寿县民间有“雷打惊,稻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之说,意思是惊蛰时打雷,当年雨水就多,有利于农业生产,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惊蛰前忌讳打雷,民间有“正月打雷人孤堆”(死人多)、“未蛰先蛰,人吃狗食”的说法。寿县民间与惊蛰节气有关的谚语有“不用算,不用数,惊蛰五日就出九”“过了惊蛰节,耕地莫停歇”“惊蛰不过不下种”“惊蛰点瓜,遍地开花”等。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时候的寿州大地上到处是草长莺飞、柳暗花明的新春景象。正如唐代诗人王勃在《仲春郊外》一诗中所描写的那样:“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春分期间,寿县民间有吃春菜(即野苋菜,寓意家宅安宁,身强力壮)、送春牛图(寓意丰收的希望)、竖鸡蛋(庆贺春天的来临)、插柳条(防备火患)、粘雀子嘴(用煮熟的汤圆置于田边地坎,以此粘住雀子嘴,祈求庄稼丰收)、放风筝等民俗活动,现在大部分已失传。春分之日,寿县民间栽树时忌讳晴天,所栽树苗不易成活,要么半死不活,要么阴死阳活。寿县与春分节气有关的谚语有“春分麦起身,雨水贵如金”“春分麦梳头,麦子绿油油”“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豆子后育秧”“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人们常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寿州大地上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正如唐代诗人韩翊在《寒食》中所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气农历节日有清明节和寒食节,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日期相近,寿县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甚至还有“寒食清明”的说法,因此寒食节和清明节一样,民间有荡秋千、蹴鞠(cù jū,音促居,最早的足球运动)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清明时节,寿县民间有祭扫(纪念祖先、先烈的日子)、烧纸钱(送给先人在阴间用的货币)、折柳赠别(祝颂平安)、荡秋千(增强健康,培养勇敢精神)、拔河、拜“城隍爷”(天旱求雨,出门求平安)、标祀(祭扫完毕,在坟前或坟头插竹子或柳条做的标杆)、吃清明饭(祛风祛湿、驱除肠道寄生虫)、吃鸡蛋(婚育求子)、吃螺蛳等风俗习惯。清明节期间,寿县民间有盼晴天、躲清明的宜忌,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和刮风。寿县民间传说,清明不明是荒年之凶兆。清明有风,夏天会闹大旱;清明夜落雨,对麦子极为不利,故民间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清明节忌讳不戴柳、不插柳,寿县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狗”之说。从柳树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驱邪的法力效用来看,戴柳、插柳主要是以防不测,是为了驱邪、避煞、消灾和解祸。在寿县民间视清明节为鬼节,是祭奠故人的特殊时候,此时不吉利,忌讳探亲、访友、嫁娶等事宜。寿县当地有关清明节的谚语有“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清明要晴,谷雨要雨”“不用问爹娘,清明前好下秧”“清明冷,好年景”等。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顾名思义,谷雨就是播谷降雨,同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这时候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谷雨农历节有上巳(sì,音四,地支的第六位)节,俗称“三月三”,寿县开荒等地每年都举办传统庙会,民间也有戴荠菜花(祈祷身体健康)、欢会游春(青年男女结伴对歌,私订终身)等风俗习惯。谷雨时节,寿县民间还有杀五青(消灭虫害,盼望丰收与安宁)、赏牡丹、走谷雨(野外散步,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成)、洗桃花水(可消灾避祸)、喝谷雨茶(清火、辟邪、明目)等风俗。谷雨期间,寿县民间过去忌讳野外放火、气温偏高、阴雨连绵、见到蝎子等。寿县民间与谷雨节气有关的谚语有“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谷雨不种花,心里像蟹爬”“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南风好收成”等。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节气民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每年到了此时,春天播种的植物都已长大,炎热天气临近,农事进入繁忙阶段。唐代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立夏期间,寿县民间有吃立夏蛋(谚语说:立夏吃个蛋,力气大一万)、称体重(祈求好运)、吃糯米饭(祈祷无病无灾)、喝冷饮(用消暑的形式迎夏)、尝三新(芥菜、莴苣、咸蛋等应季食品)、吃“摊粞”(即苜蓿mù xu,音木需,俗称金花菜、草头)等风俗。立夏这天,寿县民间忌讳当日无雨,有谚语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意思为假若立夏之天不下雨,那么农作物就会减产,即使再怎么管理也是歉收。在寿县民间,人们最忌讳立夏日坐门槛,否则会一年都精神不振。寿县民间有关立夏的谚语有“立夏无雷声,粮食少几升”“夏三朝,遍地锄”“多插立夏秧,稻子收满仓”“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时节,小麦等夏熟作物相继成熟,进入多雨潮湿时段。宋代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描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小满节气,寿县民间过去有祭车神(即水车,祝福水源涌旺)、祭蚕(用面粉制成蚕状,象征蚕茧丰收)、夏忙会(交流和购买生产用具等)、狗沐浴(给狗洗澡,以此祭祀狗神)、求雨、吃油茶面(品尝当年新面)、抢水(旧时一种仪式)等传统民俗。寿县民间有小满时节忌讳天不下雨的说法,因为小满时稻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地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正如人们常说的“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在寿县还有小满过后“夏不坐木”的说法,意思即小满过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器,经过露打雨淋,含水份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过太阳暴晒后,温度升高,潮气会向外散发,如果久坐会引发皮肤病、痔疮、关节炎等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夏不坐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寿县民间有关小满节气的谚语有“秧奔小满谷奔秋”“小麦到小满,不割会自断”“小满割麦家把家,芒种割麦普天下”“小满三天遍地锄”等。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进入夏季后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即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芒种后积雨骤冷》中说:“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芒种期间适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寿县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以此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钟馗捉鬼,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寿县民间过去家家都悬挂张贴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在寿县民间,人们在端午节时,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石榴、戴香包、喝雄黄酒、采百药(防御疾病)、吃腌蛋(寓意逢凶化吉、免除灾祸)等习俗,祈求全家平安。端午时节,寿县民间过去还有送花神(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斗草(民间游戏)、送扇子(用来扇风降温)等风俗,现已基本失传。芒种时节,在寿县民间有“芒种打雷年成好”之说,意思是芒种时节打雷,说明会有雷阵雨天气,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对夏收一般影响不大,但它带来的雨水会对夏播作物的出苗极为有利。芒种时节的民间禁忌一般都与气候有关,寿县民间忌讳刮北风,认为芒种刮北风,夏天会发生旱灾,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寿县民间与芒种节气相关的谚语有“雷打芒种,稻子好种”“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田里无青麦”“芒种一半茬”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唐代诗人权德舆在《夏至日作》中写道:“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季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闷热、潮湿,冷暖空气团在此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糟,导致阴雨连绵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蚊虫快速繁殖,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田间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和病虫害迅速滋长蔓延,进入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夏季时节,寿县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故有吃夏至面(天渐短、三伏将到)、吃鸡蛋(治苦夏)、吃狗肉(可避邪)、求雨(祈求风调雨顺)、戴枣花(避邪、治腿脚不适)等风俗习惯流传至今。寿县民间有句谚语说:“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坊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坊九个空,表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所以有夏至之日忌讳为农历五月末之说。寿县民间与夏至节气有关的谚语有“长到夏至短到冬”“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夏至闷热汛来早”“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县节气民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z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