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优秀并不在于让孩子无忧无虑、永远保持童真。而是能够以身作则,绝不会说一套做一套,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随波逐流,不妄论人非,是一个家长最高的教养。

周末去吃饭,等位时听到旁边有个男人在打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溜须拍马,仿佛是有求于电话那头的人。
过了一会儿,男人开始连声感谢对方,大约是事情办妥了。可随后他刚挂掉电话,就狠狠地对着手机屏幕啐了一口:“死瘸子,给我让几分利都这么墨迹,身残脑也残!”
如此难听的言语,我不禁有些反感。这时候男人带着的小孩好奇地问:“爸爸,你前几天不是还在李叔叔面前夸他身残志坚的吗?”
男人的语气里带着点奸诈,却是毫不犹豫地说:“那时候当着李叔叔的面,肯定要夸他啊!我们一家人,私下里说他几句也没什么。不过你记着,到了李叔叔面前可不能这么说啊!”
紧接着叫号机喊到了他们的名字,男人拉着孩子急匆匆进去了,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年纪大约还不满十岁的孩子,眼里写满了迷惑,却无从求解。
父亲应该是每个男孩心中的神吧,父亲的一言一行无不昭示着他的权威与伟大。可面对这样一个有“两张面孔”的父亲,想想也知道孩子的内心受到了多大的震动!
我感叹:有这样的家长,还愁孩子的未来不被毁掉吗?
小时候看《蜡笔小新》,小新和妈妈上街时看到议员参选,他指着议员大声说:“妈妈你看,那就是你常说的道貌岸然的老头诶!”
众人哈哈大笑,只有小新的妈妈和议员本人尴尬不已。
虽说只是动漫,但却足以让现实生活里的家长们引以为鉴。
小新之所以这样,原因无他。
小新的妈妈最喜欢的事就是下午的时候跟邻居大婶一起对别人评头论足,久而久之这些评价便全都渗透到了孩子的脑海中。小孩说话从来是不分公众与私下场合的,张口就来,也容易祸从口出。
现实世界里,当面恭恭敬敬、客客气气,背地里把别人说的一文不值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在成人的世界里,也许口是心非、尔虞我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可怕的是,越来越多人将接受这种“不一样”视作成长,并认为孩子早晚会明白的。
于是家长们毫无顾忌。孩子原本纯真的世界观也就此颠覆。
“他们长大,然后生育类似的下一代。”
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
大部分的家长以为,小孩什么都不知道,在小孩面前说什么也无所谓,所以越发口无遮拦。其实不然,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方面,孩子会成为父母消极面的接受者,充当父母的“情绪垃圾桶”的角色。孩子接受了父母给的“私下里”的说法,那就相当于被动接受了人性的阴暗面。
孩子还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在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游走,他会使用过去父母用过的那些小把戏,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许这能帮助他获得短期的收益,但是对于他漫长的人生来讲,只会使他的人生路越走越曲折。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教育学公认的一条铁律。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亲密相处对象,担负的责任也就格外重大——不仅仅是养育他长大,还要教育他成人。
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所以父母需要拉着他们的手去耐心引导,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所有父母都会做的——告诉孩子一些具象物体的存在,比如这是苹果,那是香蕉。
与具象相比,抽象的事物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却更重要,比如说三观。所以父母还会告诉孩子:你不能撒谎,你不能偷东西,你要有礼貌,你要有教养。
却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家长的优秀并不在于让孩子无忧无虑、永远保持童真。而是能够以身作则,绝不会说一套做一套,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随波逐流,不妄论人非,是一个家长最高的教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