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13)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06:00 被阅读0次

    昨天读到,为了让卢苏和王受安心接受招降,王阳明先解散了除远道而来的湖广兵之外的思田地区全部守备兵数万名,让他们休养生息,专心务农。随后又将长期驻扎在柳州的官兵解散回乡,也是让他们安心务农。

    时值年末,王阳明选择这个时候解散部队,主要也是为了让士兵早日回乡为春耕做准备。春天种下了种子,一年的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卢苏,王受看到王阳明的行动,感受到了王大人的真心。同时他们也还是有诸多疑虑,担心当年池仲容的故事在他们身上重演。

    于是他们又派使者来找王阳明,表示他们可以到南宁来投降,不过,南宁的城防、包括府衙,都要换成卢苏、王受的人马。整个南宁城换成他们的人,如此,他们就来投降。


    面对这样“无理取闹”的要求,王阳明的决定是什么呢?

    王阳明说:“没问题,换!我,赤诚相待,就按你们的要求来办。于是把整个南宁的城防、包括衙门口站岗的,全换成了卢苏、王受的人。”

    看到这里,我们会忍不住想,王阳明为什么要如此放低姿态让卢苏和王受来投降呢?他难道就不担心卢苏和王受临时变卦?

    仔细分析后,我想这样的决策应该是基于王阳明对卢苏和王受的了解。或者说王阳明每次出手前,都会对他的对手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应对之策。

    就拿卢苏和王受来说。

    首先,他们不像之前的谢志山,从小就立志要做山大王。也不像池仲容从小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被生活逼成了山贼,无论是价值观和人生路径都没法再谈和的山贼。卢苏和王受是本地领袖,是有头有脸有资源的人物,如果能找到一条共生之路,他们万万不会选择刀口上舔血的生活。这是王阳明相信卢苏和王受会真心接受招降的底层逻辑。

    其次,在王阳明招降卢苏和王受的过程中,除了一开始受奸人挑唆,王阳明派去谈和的代表被拒之门外以外。随后的进程表面上看是王阳明一方主动撮合,但其实卢苏和王受一直有积极响应。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应该记得当年王阳明写信给蓝天凤、池仲容等人劝降时,他们都犹犹豫豫,既不敢拒绝,也不愿接受,于是采用“拖”字诀。卢苏和王受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担心王阳明有诈,却积极派出代表接洽。

    最后,卢苏和王受的实力不容小觑。之前的各路山贼,万余人已经算不小规模了。如今卢苏和王受手里可是有八万大军,且是长期接受训练,有作战经验(主要是抵抗当地流寇)的部队。果真兵戎相见,暂且不谈胜负,对于国家和当地老百姓来说,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基于此,王阳明愿意拿出最大的诚意来争取最小代价解决问题。


    1528年2月,卢苏、王受揣着满满的怀疑来到南宁。卢苏、王受开始还是十分犹豫,就算换了他们的人,他们也还是怕,王大人是不是还有什么厉害的后招?

    但是,卢苏后来说,满城都是我们的人了,怕什么?我们去看一看。如果发现不是我们的人,我们调头就走。到了南宁一看,城防果然全换成了卢苏、王受的人。进了城,只看南宁的大街洒扫干净,市民生活正常,市集交易非常兴盛,一片安宁、祥和的姿态。

    卢苏、王受看不到剑拔弩张,渐渐就放心了。走到衙门口,衙门口站岗的果然都是自己的人,他们就彻底放心了。这时候,看见王阳明,中门大开,端坐大堂之上,就等卢苏、王受来了。卢苏、王受整个南宁城四面都转过了,知道绝对没问题,这时候彻底放下心来了。

    然后让手下把自己绑了,褪去上衣,裸出背脊,每人背脊上插一根荆条。然后进到衙门,拜见王阳明,负荆请罪。

    王阳明看到卢苏、王受负荆请罪,进来投降,这搁在一般人肯定很感动啊,定要好好安抚一下。猜王阳明怎么着?他端坐大堂之上,惊堂木一拍,啪的一声厉声说:“卢苏、王受,你二人知罪否?”可把卢苏、王受吓一大跳。王阳明接着说,你二人虽赤诚来降,但是你们聚众造反,功就是功,罪就是罪。我作为此次征剿大臣,你们的罪不可略过。你二人要领罪,每人各打一百军棍。

    卢苏、王受立刻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次会见不是一派祥和的气氛吗?怎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所以,友谊的小船打没有没有翻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b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