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由英国作家塔妮思·凯里所著由大J翻译的《孩子,你在想什么》这本书的部分内容,略有所思。
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的育儿经历很多都与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我们内心最原始的接受家庭教育的方式,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我们会摒弃曾经自己不喜欢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会继承一些自己曾经能接受的一些方式。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我们在重新矫正自己的过往童年。
我自己的童年曾经被留守过,我感受过那种没有父母陪伴的无助,那种黑夜降临后的恐惧,还有那因想念父母而沾湿被角的眼泪……
所以,在我有了孩子之后,我是坚决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经历一次我的童年,生活再苦再难,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孩子就拥有一片温柔和阳光。
我花费很长的时间,将童年的那种疼痛感消化,我知道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终究是单一的,所以,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的找寻那个内在的自我。
不断地去看别人的经验和经历,找到自愈与育人的方式方法。
看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孩子在某一阶段的行为特征,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原本看似无理的取闹,也因为大概率事件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接受。
而现实中,我们如果能做到耐心的倾听、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就已经很棒了。
为人父母的本质并不是要超越其他的父母,而是每日跟自己比较。较昨日,对待孩子,我是否多了一些耐心?多了一些温柔?我自己是否更阳光一点,更美好一点?
我希望自己拥有满满的能量,拥有光和热,去点燃我的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一个母亲变的温柔而美好,她的孩子才会变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