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蓑烟雨——《苏东坡传》书评
不要让阴暗浑浊的环境践踏了自己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论苏东坡和

不要让阴暗浑浊的环境践踏了自己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论苏东坡和

作者: 温雯二雅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5:09 被阅读27次

    作者:黎倩婷

        在我看来,成功是由98%的努力,1%的机会和1%的运气组成的。晚清朝廷官员曾国藩的成功过程和宋朝大文人苏东坡的成功过程不谋而合。众所周知,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完成了镇压太平军的任务,为后人所敬佩。而苏东坡则在赤壁之下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现代人所喜爱。这两位时间跨度将近八百年的成功人士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首先说说苏东坡吧。苏东坡是一位直爽,直言不畏的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间接导致了著名的乌台诗案的发生。当然,他的直爽并没有错,错的是当时腐朽,乌烟瘴气的官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东坡这一位名扬千里的大文豪自然成了其他官员的眼中钉。于是,他们盯准了一个机会,借苏东坡的诗,向皇帝上书污蔑苏东坡讽刺朝廷制度。于是,顺理成章的,苏东坡被贬到了黄州。这,成了苏东坡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如果说,苏东坡是一块许多老鼠围着的大乳酪,那么,曾国藩便是一只掉入猫窝的老鼠。

    对比苏东坡的经历,曾国藩的经历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可细看那深处,却又如出一辙。曾国藩的人生经历了五大耻辱,其中的第四大耻辱,便是深深铭刻在曾国藩心上的“长沙之辱”。在长沙,曾国藩开始了漫漫练军之路。一位文官要练出一个好的军队,必不可缺要经历重重挫折。曾国藩要求湖南当地的绿营军同湘军一起训练,当地的官员看不惯他居高临下的样子,便开始阻挠闹事。曾国藩同苏东坡一样,都是直言不畏的人。他向皇帝弹劾那些闹事的官员。在皇帝罢免他们的职位后,曾国藩不仅没有好日子过,反而掀起了一场风波,一场差点要了曾国藩的命的风波。曾国藩被诬陷捆绑绿营军,被当地官兵追杀,以至于一个堂堂二品官员沦落到叩门请求提督帮助。一时间,满城都是对曾国藩的讥笑之声。

    就这样,两位古代名人都经历了阴暗,腐败的官场的“潜规则”后,他们对待挫折的方式不同,可最后都走向了事业的成功。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这个不毛之地后,迫于生计,他开始了躬耕。他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把自己和自己的处境融为一体——既然你贬我到黄州,让我耕作,那我就把农民这一角色做好,做大,让自己活的开心。苏东坡的人生态度便是如此。既然无法改变处境,那就改变自己;既然无法让环境适应自己,那就让自己来适应环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人生态度之下,苏东坡写下名篇《赤壁赋》是必然的,绝非偶然。

    而曾国藩在经历“长沙之辱”后,下定决心要把湘军练好,“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转移阵地,带着受伤的自尊心到达衡阳。在那,他以长沙之辱的刺激,克服了练兵的五大困难。重重困难之中,曾国藩不止一次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长沙之辱,他便又鼓起了全部斗志。于是,曾国藩带领着他引以为傲的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军。这是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

    苏东坡和曾国藩成功的因素,离不开他们相似的处境。可以说,没有乌台诗案,就没有苏东坡的《赤壁赋》;没有长沙之辱,就没有曾国藩后半生的功名事业;没有浑浊险恶的官场,就没有他们的成功。苏东坡和曾国藩在面对困境时,不仅没有沉沦于失败当中,反而以挫折,耻辱激励自己,在困境中奋起。苏东坡选择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曾国藩选择了用实力证明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了功名,告诉了那些看不起他们的人——他们不是一个失败者。只有经历过挫折,而后在困境中奋起的人,才会懂得:不要让阴暗浑浊的环境践踏了自己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不要让阴暗浑浊的环境践踏了自己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论苏东坡和曾国藩的共同之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阴暗浑浊的环境践踏了自己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论苏东坡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d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