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略能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善用谋略是智慧的象征,而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正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作品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陆续给大家分享《三十六计》。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文赏读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今译
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从而获得胜利。这是根据损卦的卦象推演而来的计谋。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日:“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责樊围自解。”曹从之,羽遂见擒。(节选)
解析
敌方的情况已经显露,而另一股势力正在壮大,必将有所作为,就应当借这一股势力去毁灭敌人。按语中讲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郑桓公灭郐国;另一个是曹操借孙权之手擒关羽。赤壁之战后,蜀汉大将关羽围困樊城,襄阳,曹操为避关羽锋芒,想要迁都。这时曹操谋臣司马懿和蒋济向曹操献计:“刘备和孙权表面和气内心疏远,孙权一定不愿看到关羽得胜。我们可以派人劝说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许诺孙权土地。”曹操依计行事,关羽终被孙权所擒。
计策应用
刘秀借刀杀李铁
西汉末年也是天下大乱之时,汉王朝内部分崩离析,刘秀与他的哥哥在昆阳一战之后声名大噪。刘秀告诉哥哥,可能要出现预测不到的坏事。当时诸位将领都想独占鳌头而得不到,必然对刘秀兄弟不满。而刘秀的哥哥不以为然。果不出刘秀所料,不久,昏君刘玄就在朱缩和李铁的策划下杀了刘秀的哥哥。当时驻守在外的刘秀一听哥哥被害,犹如万箭穿心,然而自己力量单薄,无法与皇帝刘玄抗争,只能用韬晦之计,也不为兄长披麻戴孝,竟被刘玄封为萧王。但不久刘秀便与刘玄决裂,率兵向长安进军。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军事重地,刘玄派李铁去镇守,以阻挡刘秀大军的西进。
刘秀手下一名叫冯异的将军写信劝李铁归顺刘秀。李铁看完信后,内心十分矛盾。他虽然看出刘玄成不了大事,有意脱离刘玄,但是他又不敢轻易投靠刘秀。因为他曾参与杀害刘秀之兄的活动,担心刘秀不容他。于是,李铁在给冯艺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今天,你我都在镇守军事要地,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我们能同心同德,那我还有什么顾虑呢?请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萧王,我愿为他尽微薄之力。”冯异看到这封意思委婉的信后,明白李铁是叫自己保证他归顺后的生命安全和高官厚禄。于是,冯异一方面给李铁回信表示安慰,另一方面出兵攻打洛阳周围各县,看李铁是否援救,以试探他有无诚意。李铁果然不与冯异交战。冯异见李铁言行一致,就把此事的前后经过向刘秀做了报告,并递上李铁的信,劝刘秀接受李铁的归顺。
刘秀深知李铁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投降后仍是心头之患。但是,若拒之门外,对战局又十分不利。刘秀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刘秀在给冯艺的回信中,避而不谈是否接受李铁的归顺,只是提醒说:“李铁这个人诡计多端,一般人难以看出他的心思。大家还是各自坚守阵地为好,防止李铁耍花招。”然后,刘秀故意将李铁归降的事泄露出去。众人议论纷纷。
不久,刘玄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得到了这个消息。刘玄知道李铁心怀二意,就派人将他刺杀了。洛阳驻军失去主将,军心动摇,许多人投奔到了刘秀这一边。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了刘秀的用意:借刘玄之手杀掉李铁,既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患,又不用承担杀害降将的坏名声。
心得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利用或者挑起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在现代经济商务往来中,也会经常用到,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来源:漫画《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注:图片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