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乍一看,此计名《借刀杀人》,好像在行不尤之教,利用和怂恿人做坏事,显得用心恶毒,实在有违圣人的道德与礼法。
不过,换个角度看,《借刀杀人》其实是以《易经》推演兵法的重要典型。
一
我们先来看《借刀杀人》的原文内容和按语:
内容: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原文第一句,“敌已明,友未定”,“敌”指敌方、敌人、敌对势力,“明”指显露、出现,“友”指友好力量、友邻部队、政治军事同盟,“定”指确定、明确。下面,“引友杀敌,不自出力”,“引”指引导、诱使、指引。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整句意思是敌方已经确定,友方及其态度还未确定,利用友方力量去打击敌方,我方坐收渔人之利。
令读者朋友费解的可能是最后一句“以《损》推演”,《损》是什么?如何推演?读不懂这句话,就只能停留在樵夫论兵的档次,读不懂这句话,就不能理解《借刀杀人》的真义。
二
(此节含有《易经》卦的象数理相关内容,若有疑问,可在文末留言,也可直接跳到第三节阅读。)
读了前文两计,我们约略知道,《三十六计》的作者常常在原文中先解释计名,然后立刻转到《易经》的哲学道理。《瞒天过海》之计,作者说“太阳,太阴”,《围魏救赵》中又说“敌阳不如敌阴”。本计中,作者说“以《损》推演”。
接下来试着谈谈“以《损》推演”。
《损》指的是《易经》中的《损》卦。下图右侧便是《损》卦的卦象,它由两个单卦重合而成,上艮下兑,上艮为山,下兑为泽,山陷沼泽、沼泽损山之象;同时,《损》卦由《泰》卦变化而来,《泰》卦九三爻上升到上九,损下而益上,《损》卦的卦名由此而来。其卦变如下图所示:
上图左侧是《泰》卦的卦象,《泰》卦上坤下乾,乾卦由三个阳爻组成,阳长之卦,阳为大、为好,因此此卦称“三阳开泰”,民间取谐音称“三羊开泰”。《泰》卦“小往大来”是好卦,与“泰”相关的词自然也都是好词,“国泰民安”“泰山”“泰州”“泰然自若”“持盈保泰”“天泰地泰人泰(对联)”。在时令上,《泰》卦代表立春。
《泰》卦由乾坤两个单卦组成,坤三断,乾三连,如上图左侧,《泰》卦下面由三个阳爻组成,三个阳爻又代表“三个人”,再看上图右侧《损》卦的下面,为了“损下益上”,有一个阳爻跑到了最上面,下面只剩两个阳爻,代表“两个人”。正是在这个变动之中,隐藏着《借刀杀人》之计的密码。
三
《损》卦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此句正是《借刀杀人》的要义和精髓。按象数派的解释,《泰》卦下卦乾卦代表“三人”,变成《损》卦下卦为兑缺,成两人,所以称“三人行则损一人”,《损》卦六三为阴,应爻上九为阳,阴遇阳得朋,故称“一人行则得其友”。需要指出的是,古汉语中的“三”通常是“多”的意思,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这里的“三”我倾向于是实数“三”,因为爻辞中的“三”或“一”都从卦象中来,卦象意义和文字意义是不一样的。
数字虽小,小有乾坤。对于历史经验中的灼见,先民们总是用俗语表达出来。根据常识我们知道,三人的结构并不稳定,正是俗话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人不看井”,因为只要三人中的两人一结合,就拥有了多数名义,“损”的必然是结合之外的第三人。因此“三人行”的结构,其一般特点就是“疑”“斗”“争”,有时也会“乱”。但是“三人”的结构也有优点,那就是只要加以引导规范,非常容易形成良性竞争关系,我们看军营这种特殊的社会有机体,通常实行三三制,三个班成一个排,三个排成一个连,三个连成一个营。伟大如晏子,还用两桃杀了三位猛士呢。
而“两人”结构比“三人”结构就稳定多了,正是俗语说的“两个和尚抬水喝”,合作是主流,斗争是次要,如果两人是理性的,他们会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双鱼,“两人”会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一旦斗争成了主要矛盾,这个船就要翻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让我们回到《借刀杀人》的原文内容与按语。
内容: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这里面涉及到三个主体对象,即原计内容中的:“敌”“友”以及“自(我)”,正是《损》卦六三爻辞所说的“三人行”。三方关系中,有一方已经明确显露了,那是“敌”,按语进一步解释说,“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所谓“更张”,就是反复变化,意思就是第三方可能加入敌方阵营变成敌人的同盟,也可能加入我方变成我方之“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方一定要避免与防止成为敌国结盟条件下被“损”的对象,而应积极争取与“友”结成同盟,引友“损”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原计内容里的“友”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计谋失策,完全也可以变成我们的“敌”。
四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借刀杀人》并不是利用别人做坏事。如果我们不懂《易经》中《损》卦的道理,我们对《借刀杀人》的理解就会太形而下了。
在军事意义上,《借刀杀人》的主旨有两点,一是制度设置与建设,如何根据需要设置“一”“二”或“三”的领导负责制;二是揭示了同盟与敌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指导国家经略政治军事利益,妥善处理多极世界中的双边或三边关系。
走笔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借刀杀人》之计中,《三十六计》的作者从一个熟读《易经》的学者变成了一个热衷兵法的文学家,他小心翼翼地把《易经》中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容易理解的军事文字,可仍担心读者读不通,就又回到《易经》中说“以《损》推演”,好像在告诉后人说:
“我的兵法都是从《易经》当中来的,如果你们一时不能理解,那就回到《易经》中去领悟吧。五千年的韬略难道不够熏陶出伟大的政治军事家吗?上天自古《损》胡人而《益》华夏,哪容豺狼染指故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