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又叫做选择成本。
第一次接触到得正式解释是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在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书上则把机会成本定义为:“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意味着它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在我们考虑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我们应该考察可供选择的次优用途。这种次优用途就是机会成本的正式度量。”
两者的定义其实大同小异,不过在斯蒂格里茨的定义中突出了“次优用途”的概念,这便是机会成本的度量准则。
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个机会成本呢。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因为我们往往在面临选择时会碰到机会成本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假期里如果我去工作,那么我能获得3000元的收益,如果我去上补习班,我要交1500元的学费。当然在工作和学习不能同时进行的时候我们就面临了选择。比如我选择了去补习,那我的机会成本可以大概计算成工作收益的3000元(这里为了方便计算不考虑工作的附加效益,比如工作中会认识多少朋友,还有可能捡到钱?)。
当然这其中有两个问题。
一、我们并不总是遇到双面选择。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是多面。比如我的晚餐可以选择去吃火锅、肯德基、寿司……这就需要用到“次优用途”的概念。意思就是:在我的众多选择当中,除去我选择了的那个选项的其余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一项就是我的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比如同时拿到了3份offer:10k每月,8k每月,6k每月。当我选择了10k每月的工作时我的机会成本就是8k每月的那份工作。请注意,我在这说的机会成本是8k每月的这份工作,而不是8k每月。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问题。
二、在我们的选择中,并不是所有所有的机会成本都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或者说无法将其量化。举个例子:去图书馆学习和玩游戏。选择去图书馆学习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玩游戏所带来的快乐,选择玩游戏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学习所带来的知识。对此我们了解到,机会成本大多不能以货币衡量,且可能并不在一个“维度”。
对于机会成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理论,不过经济学是人类社会产物。让我们看看怎样将机会成本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一、你需要明白,你做任何选择都是需要成本的。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你是冒着损失其他机会的成本来尝试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个值得的结果才好(不过我还是很鼓励勇于尝试的,比较这还涉及到沉没成本我们下次讨论)。这个东西在资本运作中就更为明显,比如你当年有一笔钱,你选择投资了房产,可能就笑死,投资了股市,可能就哭死。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你选任何一个都要承受其它三个可能有一个是正确答案的风险。这便是你的机会成本。再比如你选择了在宿舍看美剧就丧失了去图书馆看书的机会,而你有可能在哪里遇到一个妹子,最后可能会成你老婆。这也是机会成本。
二、当我们无法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时,不妨用它的机会成本来度量。比如你在考虑这节课要不要翘掉的时候,你可以想一下你选择翘这节课你需要付出哪些机会成本。再比如我们可以聊个愉快的话题。你吃一个鸡腿要花15块钱,然后这个鸡腿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欢乐度”,然后你请女神去吃饭看电影要花300元,这也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欢乐度”。有人会想,我花300块陪女神值不值呢?你可以换成我花300块陪女神给你带来的“欢乐度”跟你吃20个鸡腿所带的“欢乐度”做对比。(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我看来爱情所带了的衍生物是无法用任何事物衡量的。)
那么这次的机会成本就谈完了,下次我们谈谈生活中的沉没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