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莫罗尼的医院
上面我也提过,疟疾是科摩罗最常见的病,也是科摩罗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方病。莫罗尼最大的国立医院,埃尔马鲁夫医院为科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共有床位339张床位,科摩罗现有医疗资源紧缺,国立医院运营管理不善,医护工作者数量不足,缺乏基础医疗设备和药品。当地医生大多从国外学成归国,实际工作中由于条件限制,缺乏相应的医疗技术及规范。多数医生除在公立医院就职外,均开设私人诊所,私人诊所是当地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科摩罗政府经常不能及时发放医护人员的工资,且医生在其私人诊所的收入远高于公立医院,故当地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时有罢工情况出现。我在科摩罗时,中国援助科摩罗的医疗队在莫罗尼辛勤工作着,展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医务工作者都是中国广西各大医院的,各科专家组成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中国医生的精湛的医疗水平,忘我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受科摩罗政府和人民的好评,黑人医生和患者都由衷的佩服和爱戴中国医生。
给黑人看病的中国医生中国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有医疗援助 ,在科摩罗的是广西医疗队,每一届医疗队都在莫罗尼工作两年,我们广电组也是两年的工作期限,中途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回国的。科摩罗地处偏僻,国家贫穷,非洲地区特有的传染性疾病,在科摩罗也很普遍的存在,肝炎,黄热病,伤寒病等疾病,据说莫罗尼市至少有80%的人口都或多或少带有疟疾病毒。中国医疗队在科摩罗宣传预防疟疾的知识,给莫罗尼市民免费发放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号召黑人在指定的日子,统一的时间段,按照中国医生的指导,由科摩罗政府人员配合,黑人医生到各个居民点,统一服用“青蒿素”,效果显著,非常有效的控制了疟疾在莫罗尼的肆虐,中国药学专家屠呦呦,她发明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是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药学专家屠呦呦(网络图片)利用“青蒿素”治疗控制疟疾获得巨大成功,得到全世界药学研究者的共同认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摩罗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由于缺医少药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儿童和妇女的死亡率很高,疟疾又是夺取儿童生命的第一杀手,中国医生使用的“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科摩罗人的生命,基本杜绝了疟疾在科摩罗的传播。
中国医生给黑人医治眼病中国医疗队奔赴科摩罗进行医疗援助活动,帮助当地群众祛除病痛,抵御传染病扩散。不论肤色,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一心赴救,守卫健康。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也将一如既往,继续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投身到援非医疗工作中!
中国医在工作中国于1994年向科摩罗派出第一支医疗队。40多年来,先后向科摩罗派出援外医疗队员749人次。每年春节中国驻科摩罗大使馆,都要慰问在科摩罗工作的中资机构的援外专家,民营企业人员,个体经商者(在科摩罗的中国人总数才一百七十多人,而且分布在科摩罗三个岛上)并在中国使馆举办盛大的节日联谊活动,同时邀请驻科摩罗的各国使节,科摩罗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参加。然后举办丰盛的晚餐会,在科摩罗物质极其匮乏的国家,春节期间使馆提供的中餐,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单身汉来讲,是一次难得大饱口福的绝佳机会,还能喝到国酒茅台。借此机会,使馆还向各国来宾展示中国国情,发展成就。中国援助科摩罗的各行专家所做出贡献,有图文并茂的刊物,装订精美,都是用中文,法文,英文,阿拉伯文写的资料。关于医疗队的这些事迹,我都是从大使馆的资料上看到的。上写着到科摩罗的医疗队共8批,166人次,共收治门急诊病人36万多人次、住院6万多人次、实施手术5万多例、抢救危重病人8549人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600多人次。当然也有我们广电组的文献资料,这个我稍后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