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言为史
词:言怀隐
春山秋水一行字,落入丽句清辞
西风残照一支曲,吹开千年故事
敦煌梦里节拍成,梦醒水边闻竹枝
检点新乐笑填句参差①
公子佳人游花间,唱遍诗客曲子
愁如春水流不断,更添感慨心事
酒筵歌席无岁月,乱红不语洗香脂
认取笔下几分旧风致②
拈针线,听暮雨,雅俗只凭心中意
且依慢曲铺开说往事③
愿使高风压艳笔,明月长在舟长逝
自成绝响留与天下知④
杜鹃声里多柔情,全是老瘦心思⑤
红藕玉簟俱往矣,黄花无人收拾⑥
栏杆拍遍见青山,总教妩媚输豪气
可怜英雄白发来未迟⑦
京华客,长安旅,七弦琴上磨文字
雅韵渐成几番惊后世⑧
柳昏花暝零乱碧,桥边红药月下笛
千年只道乐章应如此⑨
点风月,砌相思,清言俊语幸相识
摘遍人间山水试新词
书卷深处天地老,欲往沧桑寻芳姿
看取妙笔司言为青史
①“西风残照”,出自《忆秦娥·箫声咽》,传为李白所作,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敦煌曲子词以及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创作均为早期的词作品,而刘禹锡最早在《忆江南》一首提出“依曲拍为句”,正式进入了倚声填词的时代。
②《花间集》为较早且极具代表性的词总集,《花间集序》中明确提出所收集的作品为“诗客曲子词”,进入文人大力作词的时代。
“愁如春水”,出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国维认为,词至李煜始由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词的主要功能由单纯的娱宾遣兴转变为可以寄托身世、抒发感情
“酒筵歌席”、“乱红不语”分别取意自晏殊、欧阳修、二人的词风上承花间一派,但脱离了花间词的脂粉气,转以或雍容、或深婉的姿态。
③“拈针线”,出自柳永《定风波·自春来》:“针线闲拈伴伊坐。”晏殊曾以此句讥讽柳永。
“听暮雨”,出自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被誉为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在后世词评中始终因过于俗鄙而饱受诟病,但他亦是最早大量使用长调慢曲、并以“赋”的手法叙事作词的词人。词至柳永为一变。
④“明月长在舟长逝”,分别取意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词”都是以婉约艳丽为本色的,苏轼“以诗为词”的写作方式常被讥为“句读不葺之诗”,然而王灼在《碧鸡漫志》却认为苏轼词“指出向上一路”并给予极高评价。词至苏轼又为一变。
⑤“杜鹃声里多柔情”,取意于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有学者认为秦观的许多作品已经超脱了普通的“儿女柔情”的范围,显示出了宋代文学特有的“老境美”。
⑥“红藕玉簟”、“黄花无人收拾”,取意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词作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且前后词风差异巨大,后世虽有模仿者,但终未形成风气。
⑦取意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苏轼词风多偏向于“旷”,辛弃疾多偏向于“豪”,以英雄气作词,南宋时期学辛词者众多。
⑧取意自周邦彦《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及其它典故。清真词在后世词评中常作为词体创作的最佳典范出现,影响巨大。
⑨分别取意自史达祖、吴文英、姜夔。词至此几人基本洗去了俗鄙的风貌,转变为雅词。其中,白石词在后世词评中常作为标杆出现,而梅溪句法、梦窗字面亦是后来词人学习的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