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枳花很喜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典型的羁旅诗,车上的铃声,早起的无奈,羁旅的伤感,在首联就把读者带入了情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用六个意象堆叠出早行清冷孤独的氛围,有声音,有景象,视听结合,借景抒情。“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树叶飘落的声音,枳花照亮了白墙,以声衬静,相互映衬,如同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突然回想起自己夜晚做的梦,梦里故乡的池塘里一群野鸭在欢快地嬉戏。梦里的温暖反衬出现实的悲凉。
但对于这首诗到底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其实一直是没有定论的。学生一开始通过“霜”和“落叶”判断时秋天,但“枳花”又该何解?按照常理,枳花是类似橘花的花,那么应该是春天开的,不应该出现在秋天。学生给了我一个解释,说温庭筠有可能并不认识枳花,看到小白花就以为是枳花,但我觉得不大可能。他明确地写“槲叶”和“枳花”,说明作者的植物知识应该是很丰富的,不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如果是春天合理吗?
春天会有霜吗?当然!霜并不是秋天才有,昼夜温差大的春天也可能有霜,那么“槲叶”落呢?树叶一定是秋天才落吗?当然不是!有可能也像香樟一样春天落叶,也有可能不是大范围落叶,掉落几张也是有可能的。这样说来春天好像更合理!正因为是春天,他梦里才出现了故乡春天池塘里野鸭们欢快地嬉戏的情景。
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理解,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有一个定论,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在这里,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一个旅人,早早地赶路,前途迷茫,多少是有点悲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