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谈写作牛人堂|写作其实就是一门手艺

谈写作牛人堂|写作其实就是一门手艺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02:22 被阅读0次

写作就是把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变成一门通过文字坚持不懈生产出感染别人情绪、影响甚至改变别人思想的手艺。

庚子鼠年的春节,我被邀请去今日头条参加官方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情感领域写作。在数千名受训者中,我第一批过了原创和加黄V。

其实,在培训之初,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我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比我年轻得多、学历比我高很多、甚至是科班出生。但担心只是一瞬间,我想我多用时间和韧劲,大概不会落后于你们吧?

因为,我坚信“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我前半生的生活阅历,早就证明了这点。

果然,头条培训就是在集中复制“匠人”。他们需要大批为他们提供新闻类、观点类、八卦娱乐类的信息,让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新鲜精神食粮”,慰藉空虚寂寞孤独的心灵,或者激励鼓动振作他们的生活斗志。

直观来说,他们就是需要让每个读者通过平台以及招募的“文字工匠”,都能窥探到别人的生活。

写作虽然是脑力劳动,看似高端上档次,但它也是需要经过爱好、天赋、锻炼,像学一门手艺一样,日积月累不断努力,才能成为“能工巧匠”。

在《简书》写作,我得以认识很多写作上的“师傅”,先是在「故事类优秀作者联盟」,后来是在「简单者联盟」、「谈写作」牛人堂

在「谈写作牛人堂」,我遇到了《简书》里不少大咖,真正的写作牛人。幸运的是,这些“牛人师傅”,免费把他们的写作经验分享出来,真正无私、可敬。

我以前读过第31场分享嘉宾宁国涛老师的《楼梯间里的父爱》,对这篇作品的印象深刻,想不到居然在「牛人堂」得以遇见,真是有幸。

宁老师分享的是《故事文十六种写作灵感来源》,这样的干货 ,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特别是宁老师非常用心地把他的作品一一例举出来,更是对爱好写作的朋友们有着莫大的帮助。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我们只有忠实于现实的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生活,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想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思索,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灵光一闪”,“高于生活”的有价值的东西,才有可能产生。

这是初学者的模仿临摹,也是已经可以熟练写作的老将们时时要锻炼的常用手段。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储备更多写作素材。

其实写作就是有选择地还原生活。正象宁老师说的那样,让“有意义”的故事带给读者快乐、启发、感动、励志、警戒等等等等,这就算是“制作出了成功的作品”。

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感情。只有真实的思想、真挚的感情才会让人感动,只有感动才有可能共情,只有共情,才会有喜爱。

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只有记录。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里面,都是自己熟悉的东西,也是最接地气的人和事。那些高高在上,鄙视记录真实生活的人,要么假装清高、真正无知,要么已经脱胎换骨,真正过上另外一种不是平常人过的“贵族生活”。不过,他们大多是停留纸面上的“设计师”,不一定写出传世之作。

从熟悉的人和事里,才能提炼出熟悉的感情。

真正的作家是用心在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时候对不同事物进行不用角度观察,时时揣摩,把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愈来愈庞大的素材库就形成了。

“下笔千言”、“得来全不费功夫”,都在于平日里的积累。博闻强记、多愁善感是作家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的思想是个复杂的多面体,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作家的作用,就是通过对事物本身的剖析,深刻地把隐藏在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浅显的语言,通俗、有趣的故事复叙出来,让人接受,使人得到教益。

这样的作品才是有质量的作品,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家。

人是信息的发射器,也是信息的接收器。

自己熟悉的事物总是有限,外部的、陌生的信息无限。做生活的有心人,接收外部的信息,过滤之后再加工成文字,别人的经历也可以成为你的故事。

成功的工匠必定看过很多成功的作品,成功的作家必定经历过很多生活。耳闻目睹三思有益,孤陋寡闻闭门造车,难以成大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莫如阅人无数就是这个道理。

灵活的巧用脑筋急转弯,是传递自己观点的最好方法。

宁老师说:

脑筋急转弯本身就比较吸引人,观点本身就比较新颖。虽然一般是疑问句,但是提出的观点依然很新颖。如果我们用作文章的标题,那是非常吸引读者的。脑筋急转弯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新鲜的思路并且给我们提供了新颖的文章名字。

宁老师的《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也该闹心》,巧妙地把生活中并不“碍事”但却有些“碍眼”的小事比作“青春痘”,况且这是“别人脸上的青春痘”,但愿意帮别人“排痘”的人,不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而是具有责任心的“善良热情”的人。这样的人早迟会被人发现而利用。

在宁老师奉献的例文中,这样的作品还有《别做那头被扔出机舱的猪》、《不要招惹那只鹦鹉》等。

这些看似随意引用的来源于“网络上的一些小段子”,因为被很多人熟悉,“新颖、俏皮、幽默、更因为有些哲理”,把某种要传递给读者的观点,悄悄地隐藏在平常的故事中,“趁人不备”时,突然用一句通俗得近乎“土得掉渣”的话“急转”出来,让读者“轻而易举”地接受。

海盗为什么一只眼睛戴眼罩》,这样的题目就很吸引人。但故事开头说的却不是海盗,而是讲完了一个“毫不相关”的职场故事,再把“海盗只戴一只眼罩,原来是为了随时投入战斗”这个观点抛出来,和“职场人要早做准备”这样的观点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不得不说,宁老师不但是讲故事的高手,还是写“观点文”的高手。

宁老师还有一个观点:

在写作观点文时,为观点文的“论据”制造一个“零件”,这个“零件”就是依照“论点”编造的故事

我想,在套用、滥用名人事例、讲话的今天,宁老师这个“个体定制”非常实用、好用。

善良的人都容易感动,容易感动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

作家的作品就是为了传递这种善良的感动。

每个人都有不容易,每个人都愿意排除别人的不容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作家的责任感促使TA去观察生活、被生活感动,再把这种感动传递出去。

庚子鼠年的疫情,让很多人感到恐慌和无助,甚至遭受伤害和悲痛。有正义感和善良的人,把人们想要知道、愿意关心的事情传递出去,给人安慰、鼓舞,这就值得尊重。

生活的不易,让人更需要爱的拥抱,文字就是传递爱的力量。

好故事就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合理虚构,并不妨碍事实真相的适时传播。

文学作品的意义,就是把真相告诉人们、把真实的历史记录在字里行间,让今人、后世子孙从中吸收经验、吸取教训。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在于人类能够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批评。

作家是人类进步史上,最具有创造力的工匠,因为作家能够把人类的真善美、假丑恶记录下来,并且蕴藏在文字里,让所有愿意思考的人从中得到启迪。

做生活的有心人,需要智慧,还需要生活阅历。作家的脑袋里,既要装书本上的知识,又要装社会上的常识。

让我惊叹的,是《肉馅在外面的大饼为什么比在中间的贵》里那个陈涛。

陈涛正在计划着一项技术革新,已经研究得很成熟了,只是还没有汇报给研发部经理而已。陈涛已经不想汇报给经理了,他要直接汇报给老总。

宁老师说:

生活中遇到比较奇怪的事情,要认真琢磨。“事出反常必有妖”,要从这反常后面琢磨出道理,然后通过编故事来讲这个领悟出来的道理。

所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重要,善于动脑善于领悟更加重要。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30年前,我一位朋友车祸,但对方拒绝赔偿。于是只好鉴定伤情,通过评定伤残等级再由法院判决。但对方同样拒绝去和朋友作鉴定。

我朋友心急如焚,因为拿不到赔偿,借来的医药费就是一笔巨额债务。朋友有位作家朋友知道后,胸有成竹地答应帮朋友搞定。

那个时候,对当事双方的资料审核不严。到了伤残鉴定的时候,作家朋友去了鉴定评审处,自称是车祸对方。然后对着鉴定处的工作人员大发牢骚,甚至出言不逊。唧唧歪歪一阵,然后丢下一句:“随便你们咋整,我们有的是钱,但就是不会给!”便拂袖而去。

鉴定处的人平时都是人上人下,受人吹捧惯了,哪受得了这气?不容分说,刷刷就把朋友的鉴定书写好了,当然是对朋友极有利的。

抛开事情的是非不说,作家的“见多识广”决定了写作的“格局”不说,还决定了做事的“非同寻常”。

好作品不但要使人愉悦,还要提供给人启迪和帮助。

特别是现在的人都依赖电子阅读,任何事情都是“随手一搜”,“现成的答案”要能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或者引用别人的观点为自己争取话语权。观点文的流行,就是“懒人”太多。

所以,智慧型的写作不但可以让作者得利,还可以引导读者顺利解决问题。

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灵光一闪。

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时尚和流行处处皆是,网络语言以及“新新人类”的替代词语随处可见。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但要注意领会、收集、学习,还要注意使用。

正话反说、反话正用,不但要体现在题目上,在正文里也可以大胆使用。

从对立面辩证过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从负能量中寻找“反面”的正能量,能让这种“正能量”更加“正”不说,还可以令人心悦诚服。

逆向思维不全是要一定要引经据典,恰如其分的几个字就能让人醍醐灌顶。

宁老师的二十多篇文章,既是关于写作的十多种灵感来源的范文,也是精品。

心灵的碰撞才会产生精华,真诚的交流就会有正能量。

我一直信奉写作是天赋、爱好、坚持的结果,有天赋才能写出好作品,爱好写作才会写出好作品,坚持才是写出好作品的动力。但我进入「牛人堂」之后,才觉得除了这些和看优秀作品之外,直面学习他人优点更重要。

想起一位民间手艺人说的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是所有的“技巧”都记录在书里,也不是从书里就会学到真正的技巧。有些精华,确实需要我们去和人交流才能感悟得到的。

要想衣食无忧的民间手艺人,对行内的信息无不留心,对技术上的“绝窍”,无不悉心学习。

“徒弟徒弟,三年奴隶”,过去的手艺人为学习技艺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吃饱穿暖过生活;今天的我们为创作出优秀作品,是不是也应该学习民间手艺人的刻苦勤奋?

在《简书》、在「牛人堂」,有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是高质量的免费分享,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珍惜?

做一个合格的写作匠人只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写作高手,必须学习。

十分感谢《简书》提供的平台、「谈写作牛人堂」聚集的优秀人才!

祝愿「谈写作牛人堂」成为《简书》里的“黄埔军校”,为文学圣地培养出可以继往开来的优秀大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写作牛人堂|写作其实就是一门手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omnhtx.html